法律素养是什么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知识:
指对现行法律条文中关于法律规则的了解,以及法律学问中关于法律原理的知识,即法理知识。
法律意识:
涉及对法律的态度和情感,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理解,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以及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
法律观念:
体现为对法律的尊崇、敬畏,以及有守法意识,遇事首先想到法律,并能履行法律判决。
用法能力:
是将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内化后,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体现,包括法律思维、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
法律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维护法治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AI第一案”的意义远不止于保护原创
□李琛(湖南师范大学)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对北京首例AI侵犯著作权案作出判决:罗某等四名被告人因非法复制他人美术作品并制成拼图销售,非法获利27万余元,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缓刑一年不等,并处罚金。此案揭开AI技术滥用真相:被告人以“二次创作”为名,行盗版牟利之实。他们精心操控AI工具——
-
40余名商业健身场馆从业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上海举办2025年救护员(初级)专场培训
【来源:劳动观察】日前,一场聚焦生命救护能力提升的专项公益培训——2025年救护员(初级)专场培训,在杨浦运动健康中心拉开帷幕,吸引了40余名服务于商业体育健身场馆的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旨在全面强化体育服务场景中的应急救护能力。作为保障会员安全的第一道防线,CPR急救技能是专业教练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
-
绥阳县202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
6月30日,绥阳县202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卧龙湖酒店开班,县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共计52名中青年干部参加培训。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帅军出席开班仪式,并对培训班学员提出学习要求和纪律要求。会议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品格,中青年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
【寿光】台头镇:开展反邪教入户走访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识邪、防邪、反邪的意识和能力,净化乡村治安环境,做好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近日,台头镇组织开展反邪教入户走访宣传活动。 在走访活动中,村两委成员、网格员挨家挨户入户走访,向群众发放反邪教明白纸,并结合案例耐心地向群众讲解什么是邪教、邪教的主要特征、邪教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和
-
特朗普延长TikTok“不卖就禁用”法律宽限期
新华社纽约6月19日电(记者徐静 刘亚南)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签署行政令,将TikTok“不卖就禁用”法律执行宽限期延长90天。这是特朗普第三次给予该法律宽限期。根据行政令,TikTok将继续为在美用户提供服务至2025年9月17日。此前,特朗普分别于2025年1月20日、4月4日两次给予Tik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