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素养是什么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知识:
指对现行法律条文中关于法律规则的了解,以及法律学问中关于法律原理的知识,即法理知识。
法律意识:
涉及对法律的态度和情感,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理解,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以及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
法律观念:
体现为对法律的尊崇、敬畏,以及有守法意识,遇事首先想到法律,并能履行法律判决。
用法能力:
是将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内化后,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体现,包括法律思维、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
法律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维护法治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最新!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法大大助力企业精准卡位新风口!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深化与国际组织、专业机构等交流合作等发展目标。这一重大战略部
-
大连:10名“老赖”遇执行铁拳 普兰店法院“夏日攻势”执结56件涉民生案
自大连法院“连法执行2025——夏日攻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大连市普兰店区法院雷霆出击,以“无强制非执行”的硬核态度,向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亮剑。近日,一场针对“老赖”的司法拘留集中行动,成为专项行动中的一记重拳,不仅击碎了被执行人的侥幸心理,更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司法权威,让胜诉群众的权益从 “
-
保障信息系统稳定性 14家券商参与起草新标准
每经记者:陈晨 每经编辑:赵云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背景下,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已成保障金融市场安全运行的核心基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近期,中证协就《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保障体系标准》)向行业征求意见。此举旨在融合证券公司在稳定性保障体系的最佳实践,
-
“AI第一案”的意义远不止于保护原创
□李琛(湖南师范大学)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对北京首例AI侵犯著作权案作出判决:罗某等四名被告人因非法复制他人美术作品并制成拼图销售,非法获利27万余元,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缓刑一年不等,并处罚金。此案揭开AI技术滥用真相:被告人以“二次创作”为名,行盗版牟利之实。他们精心操控AI工具——
-
40余名商业健身场馆从业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上海举办2025年救护员(初级)专场培训
【来源:劳动观察】日前,一场聚焦生命救护能力提升的专项公益培训——2025年救护员(初级)专场培训,在杨浦运动健康中心拉开帷幕,吸引了40余名服务于商业体育健身场馆的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旨在全面强化体育服务场景中的应急救护能力。作为保障会员安全的第一道防线,CPR急救技能是专业教练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