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消费欺诈
消费欺诈的判定通常基于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主观故意
商家具有明显的欺诈意图,即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真相,以诱使消费者产生错误的意思表示。
客观行为
商家采取了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如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虚假标价、隐瞒信息等。
因果关系
欺诈行为与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即消费者的购买是基于商家的欺诈行为而做出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按照购买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的,则按五百元计算。
-
警惕混淆概念、隐瞒实际成本等虚假宣传
本报北京7月10日电(记者刘小燕)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法律纠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今天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高风险
-
周杰伦演唱会500元“氛围票”不可退?合法吗?
7月8日,周杰伦演唱会厦门站门票第三次开售有网友发现,此次开售除前期退票外还新增了舞台两侧视线不良区及大屏观演区其购前须知明确提到,大屏观演区因控台遮挡视野,仅支持观看大屏幕、感受现场气氛。同时,此次不再设退票期,所有订单均不支持退票。大屏观演区和视线不良区的售价,也分别高达500元和900元。事实
-
大反转!确认系摆拍!网友:严惩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4日从北京市网信办获悉,今年4月中旬以来,北京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督促属地网站平台集中整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依法依约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账号。在北京市网信办公布的恶意虚假摆拍类案例中:账号“**爱玩车”
-
上半年老广用“国补”消费1886亿元,新一轮“国补”预计7月到位
近日,部分消费者发现广东省部分地区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资格无法领取。记者向省商务厅了解到,近期广东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仍在有序进行当中,但由于限额调控、总量控制,消费者较难抢到资格。“接下来,随着7月份新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到位,届时补贴资格的供应将会更加充足,希望消费者保持对线上线下渠道的关注
-
“特朗普关税”尚未推高美国物价,但时间不多了!一文看懂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 黄君芝)尽管今年早些时候人们担心特朗普总统的关税会导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各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仍保持相对稳定。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PCE物价指数5月同比上涨2.3%,仅略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年化增长率为2.4%,低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