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哪些诈骗行为
社会上的诈骗行为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类型:
网络诈骗
钓鱼网站
虚假红包
冒充客服
虚假中奖信息
钓鱼链接
电话诈骗
冒充亲友
冒充公检法机关
谎称受害人涉嫌诈骗、洗钱、非法出入境等
短信诈骗
发送虚假中奖信息
钓鱼链接
冒充银行或其他机构发送的虚假信息
金融诈骗
非法集资
虚假投资
虚假网络贷款
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传销诈骗
拉人头
交纳会费
利用社交网络进行非法传销活动
合同诈骗
虚假招聘
虚假购物
利用合同条款进行欺诈
身份诈骗
冒充熟人
冒充公检法人员
冒充老师、老板等特殊身份
虚假广告和信息
虚假的购物链接或网页
虚假的投资理财信息
虚假的兼职、家教等信息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诈骗
盗取用户账号和密码
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视频
以紧急需要资金周转为借口进行借款
利用网络游戏诈骗
虚拟物品及装备交易
诱导玩家通过线下银行转账
盗号操作
利用网上银行诈骗
制作钓鱼页面
获取网银信息后转移账户内现金
其他诈骗方式
利用公共场所的山寨WiFi进行敲诈勒索
发送假冒违章提醒短信并进行木马链接攻击
盗用账号进行刷信誉或金融交易
这些诈骗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侵犯其个人信息安全。因此,提高防范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是非常重要的。
-
同沃汽车申请车辆加速度预测相关专利,降低数据质量的依赖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重庆同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车辆加速度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20308136A,申请日期为2025年04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加速度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对车辆
-
“网络身份证”来了!申领方法、应用场景戳——
“网络身份证”来了!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公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已于7月15日起开始正式施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既能证明身份,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今后,在网购、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场景中,
-
警惕混淆概念、隐瞒实际成本等虚假宣传
本报北京7月10日电(记者刘小燕)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法律纠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今天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高风险
-
赶紧删!这些APP涉诈
信息通信行业反诈中心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持续翻新 花样繁多涉诈APP常以极具迷惑性的形式进行伪装构成诈骗陷阱为切实保障公众财产安全近日 信息通信行业反诈中心汇总近期高发的涉诈APP信息帮助大家快速识别诈骗迷局增强防范意识切实守护财产安全!原稿点击:赶紧删!这些APP涉诈-重庆日报
-
大反转!确认系摆拍!网友:严惩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4日从北京市网信办获悉,今年4月中旬以来,北京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督促属地网站平台集中整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依法依约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账号。在北京市网信办公布的恶意虚假摆拍类案例中:账号“**爱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