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与村庄双向奔赴
当青年创客与乡村双向奔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年前,34岁的王亮和两位合伙人来到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他们租用当地的闲置农房进行微改造,发展起民宿、陶艺、餐饮等多种业态。如今,4年过去了,这一场双向奔赴结出了怎样的硕果?
潼南区双江镇位于涪江南岸,是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金龙社区是双江镇的一个传统村落,村民们依山傍水而居,建筑风格古朴,田野风光秀丽。“2021年夏天,我第一次走进金龙社区,便被这里绿水青山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所吸引。”王亮回忆道,当时由于交通不便、缺乏产业支撑,不少村民外出务工,闲置农房较多。
经过一番考察和商议,王亮和合伙人决定抓住当地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入乡创业。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他们租用了4栋闲置农房,开始发挥所长,逐梦乡村。仅用半年多时间,原本破败的农房就变身为有院有亭、风格独特的书屋、民宿、陶窑工坊。
山腰上,半山书屋静卧在青山的怀抱中。屋内,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和文创产品,暖炉清茶与古朴房屋相映成趣;屋外,花木簇拥,田野风光一览无余。王亮说,他们在设计上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特色,利用院坝打造了露天书吧,为游客提供“诗与远方”的体验。如今,半山书屋正成为金龙社区的一大文化地标,每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对于金龙社区的发展变化,王亮感受很深:“可谓是路通业兴金龙舞。”据介绍,“十四五”时期,社区里原本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了整洁宽敞的水泥路,串联起家家户户;过去房前屋后的脏乱差景象不见了,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院落;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游客体验感增强,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
参与乡村建设,见证乡村发展,王亮深感自豪。这些年,他和团队经常开展电商直播,帮助乡亲们销售花椒等农特产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此外,也结合当地文化资源,设计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与潼南区10多所学校合作开展以非遗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广阔乡村,大有可为。”王亮说,入乡创业以来,自己的一大收获就是结识了一群热爱乡村、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年轻人,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携手在乡村土地上耕耘。展望未来,王亮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们打算多开发几款文创产品,开展一些乡村文旅活动,希望金龙社区发展得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
-
宛城区五里堡街道开展“关爱健康,与民同行”主题义诊活动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刘艺 郑冕秋意渐浓,关爱相伴。8月27日上午,南阳市宛城区五里堡街道组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内开展了一场“关爱健康,你我同行”主题公益义诊活动,旨在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活动现场,医护人员耐心咨询到访居民身体状况、听取就诊目的,精准答复各类疑问,纾解部分居民
-
罗山县东铺镇:党建引领三级联动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罗山县东铺镇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通过机关干部下沉指导、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村“两委”带头实干,有效构建起三级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干部下沉一线,政策资源双到位。东铺镇落实机关干部包村联系机制,推动干部常态化
-
品牌破圈:“双标”是张好牌
文 | 数字品牌榜困在“标准”里久了,偶尔冒出来的“非标准”,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最近,一网友发布了一条小红书,引起热议。她发现安踏门店里的女模特能看到明显的腹肌和手臂上的肌肉线条,和过去在女装店里看到又高又瘦的单薄形象完全不一样,打破了人们对“女模特”的固有想象。来源:小红书截图在这条内容的评论下,
-
光谷橘园社区开展开学前艺术心理疗愈活动
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琴为进一步关爱辖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孩子们以积极心态迎接新学期。8月28日上午,武汉光谷橘园社区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主题为“笔尖绘梦·手创温暖”的艺术疗愈课。辖区三十余名6—14岁的青少年在艺术引导师杨婷的带领下,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创作,学习情绪识别与表达,引导孩子们释放情绪
-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郎需庆:激发乡村学子英语学习的无限潜能
来源:“人民网+”客户端郎需庆,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朱封小学英语教师,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2011年,郎需庆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开始了英语教学的探索实践。为了实现乡村学子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他创新运用直观教学法,侧重学习兴趣和方法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他努力创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