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踏青时被“偷袭”,到医院一查,鼓膜破了!
最近气温回暖
适逢五一假期来临
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
然而
“大自然的馈赠”背后
有时也伴随着风险......
擤鼻涕时发现耳朵“漏气”
一查发现鼓膜穿孔了
近日,53岁张女士(化名)周末出门踏青,不慎被一根竹子“偷袭”了她的耳朵,当时一阵剧痛,耳朵出现了嗡鸣声。过了会疼痛有所缓解,张女士就没放在心上,甚至在第二天还洗了头。直到第三天,张女士擤鼻涕时突然发现耳朵“漏气”,急忙前往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科。

接诊的管骅主任医师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这根竹子不偏不倚地把张女士的鼓膜戳了一个洞,听小骨都露出来了,险些戳伤听骨链!管医生立即为张女士进行了鼓膜修补,手术顺利,如今听力也逐渐恢复。
今年初,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还曾在一个月内接连接诊十几例鼓膜受损的病患,什么千奇百怪的受伤原因都有:
-
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亲昵时,男友猛吸女友的耳朵,女生只觉得耳膜就“噗”一声,随即就听不清楚了。
-
一位患者自己在家掏耳朵,掏着掏着,孩子跑过来撞了一下,鼓膜就被捅破了。
-
还有一对夫妻打闹时,妻子力气大了一点,手掌不慎拍到了丈夫的耳朵上,结果丈夫捂着耳朵来到了耳鼻喉科。
这层膜,咋就这么脆弱?
鼓膜薄如蝉翼
这些动作很容易伤害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鼓膜。鼓膜,亦称耳膜,位于外耳道的末端,薄如蝉翼,约一分硬币大小,它的作用是将外耳道和中耳隔开,防止水、异物、细菌从外耳进入中耳,同时负责将声波振动传递至中耳的听骨链。
我们可以将鼓膜想象为一扇窗户,它将外界的声音引入我们的听觉世界,一旦这扇窗户破损,声波的传递就会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听力;同时,破损的窗户也可能让污物侵入(中耳),引发反复的耳部炎症。
鼓膜穿孔是一种常见的听力受损诱因,它是由外伤、炎症或气压改变等原因导致的中耳创伤。
鼓膜位于耳道最深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容易损伤、穿孔,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陈志凌主任提醒,人的鼓膜薄处只有0.1mm。任何外力作用,都有可能伤害到鼓膜。

-
直接创伤
多见于头部受外伤,合并颞骨骨折损伤鼓膜。另外,挖耳用力过猛也会穿破鼓膜。其次,飞溅的金属粉、矿渣、电焊火花及误滴腐蚀剂如强酸、强碱,也会腐蚀鼓膜引起穿孔。
-
间接外伤
常见于大气压力发生急剧变化时,如飞机快速下降、巨大响声将鼓膜震破。平时打耳光也可击伤鼓膜导致穿孔。中耳腔内气压急剧上升,发生内外气压不平衡,如用力擤鼻时也会导致鼓膜穿孔。
-
咽鼓管感染
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而粗大,管也较直,鼻分泌物、奶汁等易经咽鼓管流入或呛入中耳,发生急性中耳炎。中耳化脓后,脓液腐蚀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总之,如果出现耳痛、出血、耳闷感、听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
小小鼓膜
也需要细心呵护
这样薄的鼓膜,平时应该怎样去呵护它呢?
-
防止不恰当的擤鼻方式:如捏两鼻孔用力排鼻涕,易将鼻的分泌物经咽鼓管挤压到中耳,从而引起发炎。应堵一侧鼻孔轻轻喷鼻涕。
-
慎挖耳朵:用不洁的器具挖耳,易将细菌带入。
-
防水入耳:游泳、洗头、洗澡时可用消毒棉球塞住耳道口。不要在未经医生的检查下随意买药物滴液治疗耳朵,这样不但无益,反而会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
慎防感冒:中耳炎的发作,通常都是由感冒引起。
-
定期复查和治疗:鼓膜穿孔后定期复查和治疗非常重要。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以促进鼓膜的愈合和恢复。
不过,如果鼓膜不慎遭遇意外,也别太紧张。管骅医生提到,一般来说,小的鼓膜穿孔可能自己会愈合。但如果穿孔比较大,或者有感染,经久不愈,那就得考虑进行鼓膜修补手术,也就是大家说的鼓室成形术。
随着耳内镜技术的发展,医生能细致地发现外伤性鼓膜穿孔残缘存在的内卷或外翻,通过手术可将其及时修复,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愈合率,这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
马上就到五一假期了,管骅医生特别提醒,要在户外活动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去往环境复杂的地方游玩,必要时需戴好防护用品,远离意外伤害。
-
穿戴适当
在进行户外活动时,穿戴合适的鞋子和帽子,避免尖锐物品意外伤害到耳部。
-
注意环境
在有竹林、灌木丛等可能隐藏尖锐物体的地方,要特别小心,避免快速移动或奔跑,以免撞到或被刺伤。
-
安全第一
在进行攀爬、跳跃等高风险活动时,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确保安全。
来源:央视网
-
女子踏青时被“偷袭”,到医院一查,鼓膜破了!
最近气温回暖适逢五一假期来临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然而“大自然的馈赠”背后有时也伴随着风险......擤鼻涕时发现耳朵“漏气”一查发现鼓膜穿孔了近日,53岁张女士(化名)周末出门踏青,不慎被一根竹子“偷袭”了她的耳朵,当时一阵剧痛,耳朵出现了嗡鸣声。过了会疼痛有所缓解,张女士就没放在心上,甚至在第二天
-
美团:“因使用双开或京东软件,被永久停止接单”系恶意P图造谣
4月27日,美团发布声明称,在澄清“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美团永久封号”的谣言后,社交平台上依旧出现了骑手App显示“永久停止接单原因为:存在使用双开或京东软件的行为”的谣言图片。经核实,该图片源自平台封禁违规抢单外挂的正常提示页,但ip地址在广东的个别网民,对图片进行恶意P图后,极少数网民在微信群内进
-
女星自爆7年16次试管,以失败告终,为了生娃,她们有多拼
当一部分人死守“丁克”无拘无束享受自由时,还有一部分人吃尽苦头就为了“拼”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世间的悲喜并不相通。前不久,女星白冰冰的“自曝”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在7年时间里,她做了16次试管婴儿,扎了3200针,从42岁拼到48岁仍以失败告终。唏嘘的同时,很多人也发出了疑问:试管能做这么多次吗?对
-
“AI医生”误诊险些要人命?真相来了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各种消息也不断涌现。近期,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从大三甲医院到社区诊所,从大城市到乡村,“AI医生”已经因为“误诊”闯了很多祸。这类“AI医生误诊”消息发布后,因为离奇的剧情、情感的冲突吸引网友大量转发。上海一重症肺炎患者被AI误诊险丧命?谣言!
-
重庆一医院上线儿科AI家庭医生 可全天候分析病情
中新网重庆4月7日电 (梁钦卿)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获悉,该医院7日正式上线儿科AI家庭医生“重儿·小乙医生”和适配大模型应用的儿科循证知识库,为母婴健康带来更安全、更易触及的医疗新选择。“重儿·小乙医生”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此前发布的儿科领域大语言模型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