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之父”复旦开讲:读懂身体“化学语言”,治未病将进入精准导航
转自:上观新闻

“我们正站在医学革命的临界点,表型组医学将彻底改变人类对抗疾病的方式。”4月1日,第十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家表型组中心主任杰里米·柯克·尼科尔森发表演讲。这位“代谢组学之父”认为,通过解析人体的复杂“密码”,可在不断变化且不可预测的世界中推进疾病预防与诊断。
【人体微生物可能是未来药物开发靶点】
作为生物核磁共振波谱、代谢表型测量和精准医学的先驱之一,尼科尔森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大规模人群表型组学、健康老龄化和疾病预防。
“基因组学就像一份建筑图纸,但真正决定房屋状态的是居住者的生活痕迹。”尼科尔森展示的实时代谢成像图令人惊讶,不同肠道特定代谢物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人体微生物数量达到100万亿,每个人一生会产生5吨左右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跟疾病有关联,比如皮肤病、阿尔兹海默症和自闭症都被发现和微生物有明确关联。”尼科尔森说,人体微生物可能是未来药物开发的靶点。
如果说基因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密码,表型就是生命密码的外在表达,它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而成,比如高和矮。
“如何健康快乐地活到100岁是我们的理念。”尼科尔森说,表型组医学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医疗格局。当我们读懂身体的“化学语言”,疾病预防将进入精准导航时代。表型组医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对抗死亡,而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有质量的健康人生。
【为传统医学难题提供新视角】
表型组医学通过解码人体与环境交互的“密码”,为一些传统医学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澳大利亚悉尼圣文森特医院,尼科尔森领衔的澳大利亚国家表型组中心研发的i-Knife(智能手术刀)实时诊断系统改写了癌症手术史。医生可在0.1秒内判别肿瘤边界,使肝癌切缘阳性率从23%降至5.2%。当下,这一技术正在伦敦的三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尼科尔森团队通过尿液代谢组分析,首次识别出10种病毒感染特异性代谢物,其中9种为科学界首次发现。这些“病毒指纹”不仅能提前48小时预警重症风险,更揭示了一种古老的抗病毒机制——在西澳大利亚34亿年前的叠层石中,同样发现了类似代谢通路。
值得一提的是,基因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在发生着变化。
【“大家用的是同一份菜谱”】
2018年,复旦大学牵头实施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一期),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担任首席科学家。
尼科尔森是这一国际大科学计划协作组的共同发起人。在他看来,全球合作非常重要,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表型组学研究方法、实验流程等方面达成高度一致,更是非常难得,“好比做菜,大家用的是同一份菜谱。”
谈及为何选择在这一领域深耕,尼科尔森感慨地说,生命如同一场旅行,有时候主动选择了一条道路,还有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走到了另一条道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科学探索的路上,问题导向始终驱动着他。
今年69岁的尼科尔森既是生物学家,也是化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跨学科研究者。他一直被人询问,怎么有时间做出那么多事情?
“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一直对科学很感兴趣,在我20多岁时,我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如果你对科学有一种持久的热情、兴趣和投入,迟早会美梦成真。”尼科尔森说。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出席讲坛并为尼科尔森颁发主讲人证书。
原标题:《“代谢组学之父”复旦开讲:读懂身体“化学语言”,治未病将进入精准导航》
题图来源:黄海华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
-
没人管没人管,还是没人管?!30多年了,沪上四小区陷“无名路”之困
普陀区武宁路200弄的居民王先生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小区外一条400多米的“无名路”串联起附近四个小区。但这条路因权属不清,长期处于“无人管”的状态:车辆肆意乱停、“僵尸车”扎堆、垃圾堆积无人清理等种种问题,困扰附近居民已有数十年。而更让人担忧的是,随着武宁路200弄小区旁一个在建商品房项目的推进
-
追溯码时代,医保购药的六要六不要
来源:国家医保局一要有码。强烈建议医保购药者只买包装上有追溯码的药,不要买没有追溯码的药,不要买追溯码被撕掉或者损毁的药。追溯码是这一小盒药品的唯一身份证,这小盒药的追溯码号码与其他药品包括同品牌同规格其他小盒的追溯码都不一样。请注意,确定这小盒药身份的唯一证据是印在小药盒上的追溯码,而不是购药发票
-
“代谢组学之父”复旦开讲:读懂身体“化学语言”,治未病将进入精准导航
转自:上观新闻“我们正站在医学革命的临界点,表型组医学将彻底改变人类对抗疾病的方式。”4月1日,第十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家表型组中心主任杰里米·柯克·尼科尔森发表演讲。这位“代谢组学之父”认为,通过解析人体的复杂“密码”,可在不断变化且不可预测的
-
“只要干得动,就不下山”!冯开平与金灯寺石窟的生死契约
【编者按】在文明的星河中,总有人替我们连线古今。他们俯身于斑驳的青铜器前,跋涉在绝壁的山路上,用体温焐热发黄的纸页,将风浪里的记忆化作永恒的坐标。这些“守宝人”也许不能青史留名,却用平凡的努力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他们以生命丈量文明的刻度,用孤独对抗遗忘的洪流。每一次修补都是向时间倾诉的故事,每一
-
当AI遇上医学,医疗行业迎来哪些创新?
原标题:生活观察|当AI遇上医学,医疗行业迎来哪些创新?近日,一场医学与AI相遇的头脑风暴在2025中关村论坛展开,相关领域专家在“医学AI创新与发展”平行论坛上畅议未来。不论是作为医生助手“上岗”,还是赋能医疗器械研发、智慧医院管理,AI在医学领域的诸多创新实践为患者带来福音。专家指出,需加快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