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舆 | 以司法为民企“要账”撑腰,让不敢欠成为清欠终点

□辛语
“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强化失信惩戒,加快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欠进度。”
5月20日,围绕民企关心的拖欠账款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将重点破解政务失信、合同履约不到位等问题。
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发改委方面的表态,正是推动法律执行的配套性动作。长期困扰民营企业的账款拖欠、账期拉长等难题,有望在法律的刚性约束和有效实施下得到遏制。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国有超1.8亿户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如果频频遭遇回款难、回款慢困扰,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就会传导至产业链的上下游,最终抑制经济活力。
近年来,不少地方加大清欠力度,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建立工作专班等逐步化解存量欠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据2024年12月22日审计署报告披露,10省市56个地区在按要求建立拖欠台账锁定存量后,2023年3月以来又新增拖欠76.31亿元。
“边清边欠”“前清后欠”,新增数字意味着遏制增量的长效机制未能完全发挥作用,也给失信约束和问责力度打上了一个问号。
清欠民营企业账款为什么这么难?“按下葫芦浮起瓢”背后,既有财政压力、政绩冲动、新官不理旧账等原因,更与法治环境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短板有关。
唯有补齐短板,建立健全清欠长效机制,才能既清存量、又遏增量,实现债务风险源头防控与存量化解的“两手抓”。

在专章规定“权益保护”中,民营经济促进法不仅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依法或者依合同约定及时向民营经济组织支付账款,还通过多条规定,堵住了“先等竣工验收批复”“没收到上游企业付款”等常见的拖欠借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以法治语言重申“欠债还钱”的契约精神,能够以法治的稳定性、法律的权威性,为民营企业吃下“长效定心丸”。有了坚实的法律后盾,民营企业敢于挺直腰板“要账”,就是心理上最大力度的“松绑”。
随着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清欠工作由政策推动走向法治引领,不仅为根治顽疾带来了制度性突破,也将充分发挥法律震慑作用,使“不敢欠”成为清欠的终点。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拒绝或者拖延支付民营经济组织账款并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赔偿”“处分”等刚性条款厘清权责,这种动真碰硬、责任到人的压力,有别于过去的自罚三杯,极具震慑力,将有效倒逼地方政府、央企国企等守住底线、不碰红线。

此外,政府带头讲诚信、守契约,也是建立健全清欠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完善政府拖欠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
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约束,让惯性拖欠、连环拖欠等行为及时“刹车”,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等行为无处可逃,有助于塑强政府公信力,为提振民企信心打下坚实基础。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指导性意见较多,未来还需从简化诉讼流程、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等方面持续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清欠企业账款,事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信心,更关乎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局。当司法真正为民企“要账”撑腰,资金一步一步交到民企、员工手中,经济“活水”奔涌而来,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整个经济循环也将更加畅通。
-
为企业安心经营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次次雷霆出击,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一项项护企政策,持续优化公安政务服务……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立足主责主业,围绕企业发展所需,倾心守护,打防并举、主动服务,助力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公安保障。近日,记者随公安部主办的“阳光下的守护”
-
把“紧日子”过出“大智慧”(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日报善用制度优势凝聚共识,依托技术手段打破藩篱,在合作协同中挖掘存量潜能,正是应对挑战、激活发展动能的破局之道2025年1月,财政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累计完成200余台(套)资产调剂,节约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实现了资
-
聚焦贵州!全球法官线上线下共商法治力量护航绿色转型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7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法治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来自联合国、巴西、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国各地法院、检察机关、司法行政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的近260位嘉宾线下参会,巴基斯坦、南非等国法官和专家学者线上连线,共同探讨如何以法治力量护航绿色转型
-
涉及考试科目、分值结构等,北京新一轮中考改革首次落地
2025年北京中考6月24至25日举行,这是北京新一轮中考改革的首次落地,涉及考试科目、分值结构、招生政策等方面的调整。今年,北京中考考试时间从往年的三天压缩至了两天,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五科计入总分,其中道德与法治采取开卷考试形式。原先计入总分的“小四门”,即历史、地理、化学、生物,
-
青海469家民营企业32.46亿元项目资金投入结对村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不断推动“百企兴百村”行动,目前全省已有469家民营企业与434个行政村结对共建,累计投入产业项目资金32.46亿元,公益捐赠2526万元。 近年来,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百企兴百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