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捞舆 | 以司法为民企“要账”撑腰,让不敢欠成为清欠终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3:23:00    

□辛语

“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强化失信惩戒,加快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欠进度。”

5月20日,围绕民企关心的拖欠账款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将重点破解政务失信、合同履约不到位等问题。

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发改委方面的表态,正是推动法律执行的配套性动作。长期困扰民营企业的账款拖欠、账期拉长等难题,有望在法律的刚性约束和有效实施下得到遏制。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国有超1.8亿户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如果频频遭遇回款难、回款慢困扰,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就会传导至产业链的上下游,最终抑制经济活力。

近年来,不少地方加大清欠力度,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建立工作专班等逐步化解存量欠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据2024年12月22日审计署报告披露,10省市56个地区在按要求建立拖欠台账锁定存量后,2023年3月以来又新增拖欠76.31亿元。

“边清边欠”“前清后欠”,新增数字意味着遏制增量的长效机制未能完全发挥作用,也给失信约束和问责力度打上了一个问号。

清欠民营企业账款为什么这么难?“按下葫芦浮起瓢”背后,既有财政压力、政绩冲动、新官不理旧账等原因,更与法治环境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短板有关。

唯有补齐短板,建立健全清欠长效机制,才能既清存量、又遏增量,实现债务风险源头防控与存量化解的“两手抓”。

在专章规定“权益保护”中,民营经济促进法不仅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依法或者依合同约定及时向民营经济组织支付账款,还通过多条规定,堵住了“先等竣工验收批复”“没收到上游企业付款”等常见的拖欠借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以法治语言重申“欠债还钱”的契约精神,能够以法治的稳定性、法律的权威性,为民营企业吃下“长效定心丸”。有了坚实的法律后盾,民营企业敢于挺直腰板“要账”,就是心理上最大力度的“松绑”。

随着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清欠工作由政策推动走向法治引领,不仅为根治顽疾带来了制度性突破,也将充分发挥法律震慑作用,使“不敢欠”成为清欠的终点。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拒绝或者拖延支付民营经济组织账款并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赔偿”“处分”等刚性条款厘清权责,这种动真碰硬、责任到人的压力,有别于过去的自罚三杯,极具震慑力,将有效倒逼地方政府、央企国企等守住底线、不碰红线。

此外,政府带头讲诚信、守契约,也是建立健全清欠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完善政府拖欠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

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约束,让惯性拖欠、连环拖欠等行为及时“刹车”,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等行为无处可逃,有助于塑强政府公信力,为提振民企信心打下坚实基础。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指导性意见较多,未来还需从简化诉讼流程、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等方面持续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清欠企业账款,事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信心,更关乎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局。当司法真正为民企“要账”撑腰,资金一步一步交到民企、员工手中,经济“活水”奔涌而来,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整个经济循环也将更加畅通。

相关文章
  1. 捞舆 | 以司法为民企“要账”撑腰,让不敢欠成为清欠终点

    □辛语“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强化失信惩戒,加快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欠进度。”5月20日,围绕民企关心的拖欠账款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将重点破解政务失信、合同履约不到位等问题。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发改委方面的表态,正是推动法律执行的配套性动作。长期困扰

    0 2025-05-23 13:23:00

  2. 焦点访谈|机遇与挑战并存 以法治之力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作为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制定出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部法律既是促进法也是保障法,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

    0 2025-05-20 22:04:00

  3. 国家发改委:6月底前落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言人表示——大部分稳就业稳经济政策措施将在6月底前落地在加快落实既定政策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目前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大部分政策举措将按计划在6月底前落地。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将坚持常态化、敞口式开展政策

    0 2025-05-20 15:52:00

  4. 上海距离完成60万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目标仅一步之遥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2025年5月16日,城投宽庭徐汇社区正式开业运营。徐汇项目是上海城投宽庭第10处保租房项目,紧邻徐汇日月光中心,毗邻地铁1号线及12号线漕宝路站、漕溪公园、第八人民医院。徐汇社区共有1283套房源,首批推出546套,建筑面积约30-79㎡的一室至两室

    0 2025-05-17 20:39:00

  5. 普法也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两行人相撞案”普法案例引发争议。该法院有关负责人接受央视《法治在线》采访时介绍,普法案例中的相关表述存在用语不恰当的问题。法院还提供了事发现场公共场所视频,并详细介绍了案发情节。一起普通的民事侵权案例,因为法院普法偏差而陷入了舆论漩涡,引发了公众的困惑。此前,

    0 2025-05-12 16: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