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群、心理和环境: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在广州艺博院开幕
4月30日,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时间的新剧场”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启幕。
展览展出33位青年先锋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由四个单元组成,呈现湾区艺术生态中绘画、影像和装置等语言的新探索,从个体、社群和全球化的角度探讨当代艺术的所关注的人群、心理和环境等问题。
展览自5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为期三个月。

此次展览总策划为罗奇和王平,策展人为独立策展人郭赟,学术主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批评家皮道坚担任。

开幕式现场
四大单元打造沉浸式“剧场”
展览以“时间的新剧场”为主题,将目光投向大时代洪流下环境的变幻以及思潮的转向。分“时间剧场”“游园惊奇”“异托邦X”和“后人类世”四个单元,以切片管窥湾区当代艺术生态,并进一步以此为参照从社会历史、艺术语言、全球语境和未来想象的角度纵向以及横向地探讨当代艺术的现实与未来。

展览现场
一层2号展厅展出的是“时间剧场”与“游园惊奇”单元。
“时间剧场”单元以时间史的视野关照艺术的发生,艺术的发生是情感形而上的遗痕,也是空间的切片;“游园惊奇”单元重提艺术语言探索,长久以来,绘画艺术面临新的抉择,而湾区的历史记忆与艺术家的真实处境使得绘画语言有了新的尝试。
尺幅较大的布面综合作品《解冻系列》以不规则的构图及鲜艳色彩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据策展人郭赟介绍,该件作品是艺术家黄海清把颜料放在冰块上制作而成,随着冰块自然融化,颜料随冰水流散开来,这种创作形式打破了常规绘画技法。

展览现场
“平时我们看到的所有材料都具有色彩,例如地砖、木头、墙体和面料。”艺术家王智一介绍,他的作品《延散》远看是多种颜色的交织重叠,呈现出光的扩散效应。在旁侧的作品《立体》是形似纸飞机的两个多面体,通过折叠在视觉上形成三维效果,体现出色彩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而被悬挂起来的《障眼法》则类似于设计中的色轮,引导观众找到“自己的本色”。
步入二层3号展厅,仿佛推开了赛博世界的大门。“异托邦X”单元观照的是全球大环境中的艺术游牧族群的精神状态,既探索城市空间与魔幻现实的交融,也呈现艺术的前沿实验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真实;“后人类世”单元直指未来史,在科技、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的夹缝中,肉身与情感走向物化。

展览现场
艺术家杨洋的作品《印痕》远看像是壁画、碑文拓片,但观者走近却会惊喜发现,这是在塑料脸盆、药品包装盒等日常物件上进行拓印的作品。“这些非常不起眼甚至廉价的物件被‘崇高化’,仿佛是从文物上拓印出来的。”郭赟说。
聚焦新兴力量在湾区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深圳前三届联展的影响力,首届双年展在湾区的艺术地标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启幕。
这是一场以青年艺术家为主的双年展,强调艺术家的在场,聚焦新兴力量在湾区的探索与实践,囊括AI影像、当代舞蹈+脱口秀、行为表演等多种创作形式。郭赟期待,强大经济体上的超级城市、大型美术馆、国际双年展、顶级艺术博览会以及新兴艺术家群体助力湾区文化建设。

展览现场
展览期间,还将呈现“艺术辩论会”“野生力量-Art Talks”“艺术家成长日记”“艺术吹水集”等15场以上的公教活动。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将是一场艺术与公众无间链接的“盛宴”,期望在现实意义上建构区域艺术生态与全球化对话的新场域。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兼国家一级博物馆,见证了新时期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本次聚焦点及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对湾区艺术进行系统性田野调查及呈现,聚焦湾区先锋青年艺术家的多元创作生态,深入探讨当代艺术的全球化命题。
文|记者 梁善茵 朱绍杰图|主办方提供
-
探讨人群、心理和环境: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在广州艺博院开幕
4月30日,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时间的新剧场”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启幕。展览展出33位青年先锋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由四个单元组成,呈现湾区艺术生态中绘画、影像和装置等语言的新探索,从个体、社群和全球化的角度探讨当代艺术的所关注的人群、心理和环境等问题。展览自5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为期
-
温度记丨广东“五一”假期雷雨开局,明起雨水收敛,适宜出行
这个“五一”假期,大家的出游热情高涨,广铁为应对火爆的客流,还将加开2490余趟旅客列车。进入5月,南北天气大有不同,你的旅游目的地天气如何?在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近期不会受到冷空气影响且晴多雨少,气温将不断攀升,5月2日前后达到高点,多地将出现同期少见的高温天气,较常年大幅提前。直到假期后半段
-
湾区文化“开源”:珠澳“文化走亲”的破界“密码”
4月27日晚,澳门居民郭晴步入横琴的JW王灏儿演唱会现场,而前一晚,她还在澳门文化艺术中心沉浸于话剧的魅力之中。在珠澳两地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郭晴无缝切换于两地的精彩演出之间。 珠海与澳门,一衣带水,同根同源。每逢假期,港澳游客如潮水般涌入珠海,从港珠澳大桥的物理联通到“文化走亲”的深度互融,珠
-
老年居民巧手绘帆布包 体验创作乐趣
4月26日,汾东南路社区组织辖区老年居民开展帆布包彩绘活动,20余位老年居民用画笔勾勒春日图景,共同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活动开始,社区活动室一片热闹景象,长桌上整齐摆放着纯色帆布包和颜料,每件都印有花卉线稿。72岁赵女士戴上老花镜,手持画笔细致地为花瓣晕染渐变橙色。“年轻时很喜欢画画,但后来就很少摸
-
回溯经典 观照现实 注目未来
人间四月天,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如期而至。为期9天的时间里,影片与影迷双向奔赴,中外影人交流互鉴,技术与产业融合共生……透过北影节这扇“光影之窗”,可以洞见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感悟中国电影兼容古今、交融中西的时代气象。回溯电影百年历程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