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凭啥成为智能眼镜创业新沃土?影目科技杨龙昇:“包容力”和“硬核产业链”双Buff丨时代新青年
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
信步宽窄巷弄,蜀绣、川剧与盖碗茶,青灰砖瓦间沉淀着蓉城千年文脉;高楼大厦千万间,光怪陆离,这里又是无数科技创业者的造梦空间。不少时代的新青年将科技的种子带到成都,在这片试验场,孕育出了一片产业花海。
杨龙昇,就是成都创业新青年的代表之一。作为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这家公司研发的AI翻译眼镜,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助力记者完成了国际采访,一战成名,订单排到了今年8月。
杨龙昇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大赞成都:“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扎实的产业土壤深深吸引着我。它既为创业公司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消费土壤,也提供了完善的产业支撑,是非常理想的总部城市。”

杨龙昇
被全球关注的AI眼镜
来自开放与包容的成都
2025年,是杨龙昇非常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其公司研发的AI翻译眼镜亮相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让业界看到了AI眼镜在实际场景应用中的最新成果;海外顶流博主“甲亢哥”的一句“不可思议”更是让这款“成都造”智能眼镜成为全球科技达人讨论的热点。
事实上,影目科技是全球仅有的三家能实现一体式空间显示技术的企业之一,总部原先在深圳。去年7月,杨龙昇将总部搬迁至成都。“成都的科技氛围非常鲜活,政府对新兴科技企业的支持既有力度也有温度。从AI到XR,再到数字文创领域,成都展现出很强的产业组织能力和创新活力。与此同时,这座城市还有着浓厚的文创基因,既能沉淀传统文化,又能不断拥抱新潮流,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极好的土壤。”杨龙昇评价,作为新成都人,他对成都独特的“巴适”有着更深的理解。“这里无论是街头小吃还是精致川菜餐厅,都让人随时能量满满;同时这里新品牌、新玩法层出不穷。这种包容、活跃、自在的氛围,对创业者来说,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支持。”他提到。
谈到成都的营商环境,杨龙昇感慨,自决定落地成都后,从一开始接触成华区相关部门到签订合同并完成落地,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我们企业从签约到落地仅用5个月,提需求政府秒回。”杨龙昇感慨,成都“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让他能深刻感受到成都的开放与包容,这也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除此之外,杨龙昇还特别提到,成都在电子信息领域拥有完整且高度集成的产业链,尤其在光学显示、材料工艺、芯片设计等环节具备全国领先优势,为智能眼镜的一体化研发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我们目前也在积极联动本地的优质产业资源,在光学模组、AI算法、内容生态等方向展开协同合作。随着影目业务的拓展,我们也在规划进一步深化在成都的产业布局,探索更多融合创新的可能性。”他透露。

“成都造”企业
与城市文化碰撞出更多火花
对成都的喜爱,也让杨龙昇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方式将“成都元素”融入企业与产品成长中。杨龙昇介绍,公司研发的影目INMO GO系列智能眼镜,虽主要聚焦标准语种和国际交流应用,但也在积极探索更深层次的本地化体验。在目前支持的40多种语言、90多种口音识别基础上,已经可以实现对四川话等地方方言的识别与翻译。“未来希望通AI语义训练,进一步提升对四川方言、成都特色表达的理解准确率,同时结合城市地标、大熊猫IP、本地文旅故事等元素,打造智能化的AR导览、互动叙事体验。让智能眼镜不仅能听懂地方语言,也能在旅途中自动识别场景、推送本地文化内容,让科技真正成为日常生活与城市记忆的桥梁。”杨龙昇表示。
相关资料显示,影目科技打造的INMO GO2眼镜是市面上首款集翻译和提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主要面向商务人群,能够在会议演讲或接待外宾时提供科技感十足的体验。
AI眼镜,被看作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杨龙昇自己也认为,在AI科技风靡的当下,智能眼镜作为一种贴近生活场景的产品,可能是AI落地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让AI+XR,与成都这座城市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杨龙昇也在思考。他透露,影目科技目前正在与物通科技筹备在东郊记忆打造全国首个AI+XR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体验中心。项目将依托东郊记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融合巴蜀文化与超现实科技,计划探索“工业遗产活化+科技教育赋能+文化旅游体验”的创新模式。
“虽然目前项目仍在规划推进阶段,但这代表了影目对AI+XR赋能城市文旅场景的坚定探索。未来,也期待将智能眼镜的空间计算、AR导览和智能交互能力,应用到更多成都地标性区域,如宽窄巷子、锦里等,通过科技让历史文化焕发新生命,打造具有沉浸感与互动感的新型文旅体验。”杨龙昇表示。
让AR眼镜作为下一代AI终端
成为人与空间、人与城市的新入口
借助智能眼镜,超现实科技让千年前的文化跃然眼前,科技有了温度,历史也有了触感。当智能眼镜真的融入用户生活,无需刻意学习或适应,或将为大众带来新的体验。
“我们认为AR眼镜是AI能力最适合落地的终端之一。通过接入大模型,AI眼镜不再只是信息显示工具,而是具备感知、理解与主动反馈能力的智能助理。未来用户只需一句话,眼镜即可理解语境、感知空间、完成任务,从“AI+交互”迈向“AI+场景”,真正改变人机交互模式。”杨龙昇始终坚信,未来的智能眼镜将不仅仅是手机的延伸,而是成为真正取代手机的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
他提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三方面的加速突破:“首先是技术层面。需要在空间计算、光学显示、AI底层能力等核心领域持续投入,推动眼镜从信息呈现工具演进为主动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智能体。其次是生态层面,需要打造丰富的AI+空间应用场景,真正让智能眼镜成为用户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的核心入口。最后希望通过空间多屏协同、智能场景联动等能力,让用户习惯以眼镜为中心进行信息获取、社交连接、内容消费与生产。”
真正的变革不是靠一项单点技术,而是通过科技、应用与体验的全面融合,逐步完成新终端形态的普及。杨龙昇畅想,希望用五年时间,让每个人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变化。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并推动元宇宙场景落地的城市之一,成都在政策引导、产业聚集、生态建设等方面都展现出极强的前瞻性与包容度。杨龙昇坦言,作为创业公司,非常希望在城市品牌共建等方面与成都开展更深入的协作。通过开放真实场景、推动数据资源可用等举措,共同打造更具城市辨识度与互动价值的AR眼镜体验场景。杨龙昇表示,影目科技将持续扎根成都,也希望成为“元宇宙之城”建设的一分子,用一副智能眼镜连接现实与虚拟、个人与城市,为未来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可能。
在成都,智能眼镜这一前沿领域正与传统文创、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而“巴适”不仅是生活标签,更成为一座城市对创新者最温暖的托举。当硬核技术遇上烟火气,或许正是中国科技创业的新范式。
-
苏州察院场附近将新增一“体育公园”
苏州姑苏区察院场附近将新增一体育口袋公园位于姑苏区人民路与因果巷交叉口东北侧的原东吴丝织厂地块,一座以“苏城绿动”为主题的体育口袋公园正加速建设中,目前正在进行施工收尾,预计5月中旬完工。这片近3000平方米的储备用地,曾因建筑拆除长期闲置,如今通过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活化改造,即将蜕变为集运动健身
-
第八届艾产业发展大会全产业链报告会举办丨弘扬仲景文化 打响仲景品牌
5月 10日,第八届艾产业发展大会全产业链报告会在南阳市举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国医大师唐祖宣,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等众多中医药领域权威专家、行业协会领导、企业代表及艾草产业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为艾产业的蓬勃发展建言献策。会上,国医大师唐祖宣捐
-
南书房夜话 | 南兆旭:我们生活的城市是我们的家园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在最近由深圳图书馆主办的“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十二季第十七讲活动上,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以“大地、书桌,再回到大地:在地关怀的行走、写作与改变”为主题,结合《深圳自然笔记》《深圳自然博物百科》等作品,分享他探索、发现、记录深圳的实践与经验。自上世纪90年
-
成都凭啥成为智能眼镜创业新沃土?影目科技杨龙昇:“包容力”和“硬核产业链”双Buff丨时代新青年
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信步宽窄巷弄,蜀绣、川剧与盖碗茶,青灰砖瓦间沉淀着蓉城千年文脉;高楼大厦千万间,光怪陆离,这里又是无数科技创业者的造梦空间。不少时代的新青年将科技的种子带到成都,在这片试验场,孕育出了一片产业花海。杨龙昇,就是成都创业新青年的代表之一。作为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这家公司研
-
请您投票:517世界电信日“十大信息通信业务创新”提名
“神州行”、“全球通”、“全球眼”、“移动梦网”、“飞信”、“小灵通”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曾经的信息通信业务服务创新,在中国通信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更深刻诠释“创新是信息通信业不竭发展的源泉”。服务是信息通信业的本质,是信息通信运营商是主责主业。面向服务的信息通信业务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