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自然“搬”进校园!南山二外(集团)与仙湖植物园签订“植物园进校园”协议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记者 方杰
4月1日,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与深圳仙湖植物园在海德学校正式签订“植物园进校园”合作协议,开启双方在自然教育与生态科普领域的深度合作。仙湖植物园主任罗栋、南山二外(集团)校长田亿欣、课程与教学部部长邱钰、学生发展部部长董科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了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田亿欣校长表示:“与仙湖植物园合作,是南山二外(集团)在自然教育界的‘大动作’!引进植物园的专业资源,通过引入植物园的专业资源,学校将对现有课程体系实施‘大升级’,让孩子们学知识的同时,能真正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把生态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种’进他们心里。”
仙湖植物园主任罗栋也介绍了“植物园进校园”项目的“干货”。这个项目打算从多个方面“发力”:完善校园科普设施,让校园处处都是植物小知识;举办生物多样性主题展览,把大自然的奇妙“搬”进学校;开发自然教育课程,让植物学知识走进课堂;建立教师工作坊和学生社团,给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罗栋主任还提到,仙湖植物园与多所学校开展的合作已取得丰硕成果,不仅开发了系列实践教案、录制了专家讲座视频,还常态化组织科普讲座和研学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签约集团成为其第一百所合作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按照协议,仙湖植物园以后会定期派专业科普讲师“进军”南山二外(集团)校园,带来超有趣的植物主题系列课程,从植物分类到生长习性,再到生态价值,知识点满满当当。而且,植物园专门给南山二外(集团)的学生开通了研学“专属通道”,带着孩子们去实地考察,沉浸式感受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神秘魅力。
此外,双方还计划联合开展生态科普主题活动,如植物标本制作、生态摄影比赛、自然笔记分享等,鼓励学生用创意和行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此次“植物园进校园”合作项目的启动,不仅是南山二外(集团)与仙湖植物园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也为深圳地区的自然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例。未来,双方还打算继续“放大招”,探索更多自然教育活动形式,一起为培养新一代生态文明“小卫士”加油助力!
-
六大维度破译深圳龙岗“All in AI”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典驰 实习生林绮蓓 深圳报道5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礼文堂内,一场以“AI龙岗·机遇未来”为主题的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大会拉开帷幕。会上,深圳市龙岗区委书记余锡权宣布实施All in AI战略,并揭牌成立全国首个政府直属机构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简称:人机
-
小微公园,助力城市生态治理(延伸阅读)
清晨6点,宁夏银川西夏区江南小区西北侧的小微公园已热闹起来。退休教师李淑兰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出门5分钟就能健身,从公园里的科普橱窗还能学到养生知识,真是太方便了!”这样的转变,正是银川开展小微公园建设的缩影。近年来,银川市持续推进小微公园建设,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将闲置空地、边角地改造
-
靖安县中源乡推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江西宜春靖安县中源乡创新“两山”实体化转换路径,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该乡出台规划,明确生态、生产、生活空间,避免大拆大建。在保护治理上,既注重生态环境“外在美”,更追求生产生活方式“内在美”,严厉打击中源全域入水段监管和违法排污,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宣传,
-
游客误将“虞美人”当罂粟报警 民警现场开课科普
微风徐徐、天气晴朗,吴江八坼的胜地生态公园景区迎来诸多游客露营、游玩。其中,游客陈先生因一场“乌龙报警”,收获了一堂生动的禁毒科普课。陈先生与家人在胜地生态公园游览时,偶然在公园草地上发现一株盛开的花朵,花朵外形与其曾在宣传资料中看到的罂粟十分相似,出于警惕的陈先生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就是这朵!”
-
南书房夜话 | 南兆旭:我们生活的城市是我们的家园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在最近由深圳图书馆主办的“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十二季第十七讲活动上,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以“大地、书桌,再回到大地:在地关怀的行走、写作与改变”为主题,结合《深圳自然笔记》《深圳自然博物百科》等作品,分享他探索、发现、记录深圳的实践与经验。自上世纪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