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抗大陈列馆新增1636件(套)史料


小讲解员给游客讲解八路军小战士在艰苦环境下坚持读书的故事。 张丽超摄
本报记者 韩梅 通讯员 刘崇
“勇当民族先锋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大精神的核心;敢于夺取胜利的英勇战斗精神,是抗大精神的精华……”
6月1日,坐落在太行山东麓河北省邢台市浆水镇的抗大陈列馆庄严肃穆,广场上人潮涌动。高高的纪念碑下,一簇簇花篮整齐排列,在少先队员的琅琅书声中,人们为花篮整装,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以“传承抗大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抗大建校89周年纪念活动拉开序幕。
广场中央的《烽火抗大路》群雕底座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句话熠熠生辉,“这既是毛主席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也是抗大精神的主要内涵。”抗大陈列馆历史顾问李迎选深情地说。
1636件(套)史料“回家”
作为抗大陈列馆的历史顾问,李迎选曾多次来过这里。这次他特意从北京赶来,就是为了亲自护送自己收集的抗大史料“回家”,让它们更好地传播抗大精神。他捐赠的“礼物”包括抗大军事教材《基础战术》,高向明、张平凯等抗大学员的回忆手稿,1940年6月1日发行的《大众日报抗大建校四周年纪念特刊》,1942年3月16日出版的抗大校刊《学习与斗争》等珍贵文献史料17件(套)、图书资料645件(套)。
抗大总校副校长何长工之子何光晔,向抗大陈列馆捐赠了何长工在浆水镇担任抗大总校副校长时期使用的图章1枚、何长工夫人尹清平在东北军政大学学习时期的照片底片1张以及何长工相关书籍15本。
开国少将、抗大东干队队长高存信之女高凌、高劲松,捐赠高存信使用过的笔记本3个,来往书信4封,东北干部队名单1份,电子照片29张及相关资料3件。抗大总校陆军中学美术教员张启仁之子张北英,向抗大陈列馆捐赠张启仁绘画作品《小田种菜》连环画1幅。邢台市信都区民间收藏家王胜利捐赠抗大教材《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本……
1636件(套)珍贵史料,打破了抗大陈列馆成立以来一次获捐史料最多的纪录,看似无声无息,却澎湃着接力传承抗大精神的活力和期待。
培养8000余位军政人才
1936年6月1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保安创建,后迁校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1940年11月抗大总校5000多人奉命转移到浆水镇。浆水镇地处第十八集团军129师活动地带,抗大的安全有了多方坚强保证。
抗大将校部设在了前南峪村,将政治部设在了浆水镇,卫生处设在了安庄村,还有上等级干部培养科(简称上干科支队)、基本干部队、女生队等学员队分布在附近各个乡村。当时,浆水镇有43个村,家家都住满了抗大学员和机关。抗大与浆水镇人民结成了鱼水不离的关系。
1942年,在“五一”反扫荡中,浆水镇人民帮助抗大坚壁清野打麻雀战,处处迷惑打击敌人,时任抗大总校副校长的何长工带领学员边战斗边学习,践行抗大精神,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60多名村民宁可被日本侵略军推下山崖,也未出卖抗大教职学员的行踪。
1943年春,抗大总校根据要求撤离浆水镇重返陕北时,依依惜别浆水父老乡亲。抗大总校在浆水镇办学两年两个月,培养了六、七、八三期共8000多位抗日军政人才。
抗大精神赓续传承
1986年6月1日,抗大建校50年之际,前南峪村办了一个小型展览馆,展出抗大当年在浆水镇办学的相关资料以及与当地村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1995年,邢台市立项规划建设抗大陈列馆,选址在前南峪村西北浆水河畔,这座由杨成武上将题写馆名的抗大陈列馆200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走进抗大陈列馆,历届教职学员名单上,一批批在抗大工作学习过的开国上将赫然在列:袁子钦,政治部组织部长;洪学智,一团政委;刘忠,三团团长;潘焱,军事教员、大队长;胡鹏飞,一团二营副营长;张力雄,教员、政治处主任……他们名字和浆水铭刻在一起。
更让记者动容的是,这串长长的名单后面还留有好几页空白,等待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无名学员“回家”……
在抗大陈列馆广场中央,一组由青铜铸造而成的抗大群体雕塑令人敬仰。这组雕塑总长14.5米,高7米,是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郭宝寨担纲设计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之作。
飘扬的抗大校旗下,抗大教育委员会主任毛泽东矗立于群雕中心,何长工等抗大教职学员位列其旁,或教学、或训练、或战斗、或劳动,共同铸就了抗大在敌后太行山的光辉岁月。
在前南峪村,“为人民扛了一辈子长工——何长工生平展”揭幕,来自京津冀以及周边地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
华蓥市烟草专卖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参观活动
近日,华蓥市烟草专卖局党支部赴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和三线文化主题公园,开展“传承三线精神 砥砺奋斗作风”主题活动,重温三线建设历史,感受时代巨变。通过现场学习参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受到党领导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创业的艰难、不朽的功绩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如绵延巍峨的华蓥山,长久屹立于天地之间。全体
-
牙克石市各地多种形式庆祝建党104周年
牧原镇6月30日,牧原镇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会上,对9名优秀共产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激励全镇以更饱满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纪律党课。围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推动乡镇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
-
杜绝层层加码的形式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作风建设,要制定严格的举措和要求,没有规矩不行,有了规矩就要严格执行。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不要层层加码。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如果脱离了实际,最后是难以长久坚持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层层加码的形式主义是
-
透过国新办这场中外记者见面会 看红岩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同学,猜猜在当年的狱中这样的一个铅笔头能干嘛?”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作为基层代表就“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与大家交流他讲了一个他与大学生观众对话的故事古越说的铅笔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的遗物古越讲道这个铅笔头是一个
-
“网络媒体行”走进石首 探访长江抗洪精神“活教材”
6月18日,由荆州市网信中心、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联合主办的“铭记浪尖丰碑 传承抗洪精神”网络媒体行活动走进石首。来自极目新闻、荆楚网等主流新媒体及网络大V代表组成的15人采访团,实地探访抗洪历史遗迹,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洪故事。在石首调关矶头站点,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石首分局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