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突破年 安达:产业蓄势蝶变升级
阳春四月,击鼓催征。走进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安达市,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和项目建设热潮。安达突出特色化发展,打造立县主导产业,正在实现从“产业大县”向“产业强县”、从“稳中求进”向“进中向优”、从“结构优化”向“创新突破”的蝶变升级。

俯瞰安达市(图片由安达市委宣传部提供)
安达,有着较为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
2023年,被科技部评为绥化市唯一的全国创新型县(市),还获得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绥化市县级第一位,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全省县级第一位。
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殊荣。
市委书记田鹏飞表示,安达市紧紧围绕“产业立市、项目强市”,以紧密嵌入全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绥化市“4106”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持续完善走好“改革、改进、开发、创新、升级”路,打好“兴工、营城、活商、富农、惠民”牌的发展路径,推动石油化工、乳品加工“一黑一白”两大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成为以精细化工、乳肉食品、新兴能源、商贸物流为主导,以生物经济、新型材料、机械装备、冰雪经济等为支撑的“4+N”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全省排名逐年提升。

安达经开区一角
活力迸发 产业项目呈集群式发展
“我们厂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今年3月,年产300台套风力发电混凝土塔筒生产制造项目已经进入生产阶段。300多名员工正紧锣密鼓加工生产。”安达市风能同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宋志伟介绍。
该公司是安达市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安达市工业企业发展到226家、建设项目296个,规上企业达到81家,规上企业数量位列全省县域第六。其中,以新瑞化工、博航染料为代表的化工企业81家,产品达到200余种,年产值实现150亿元,已形成新石化、新医药、新农化、新染料及新日化“五新”产业,初步实现链条式集群式发展;以贝因美、龙大为代表的乳肉食品企业8家,产值实现20亿元;以天楹、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32家,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791万千瓦,已建成装机容量212万千瓦,成为全省县级最大的新能源基地;以昊锐、正点为代表的物流企业454家,带动就业2.5万人。
2025年,安达市全力推动以中国天楹和升平储气库“双百亿”工程为引领的95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485.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9.7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56个,占项目总数59%,年度计划投资82.25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91.65%。

新能源企业厂区
科技赋能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安达市抢抓获评全国创新型县(市)这一机遇,把科技创新作为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两大优势,提升政策和环境两个吸引力,在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提高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进科技人才等领域不断发力,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风能同创”东北大区总经理高兴利向记者介绍:“我们选择安达,是基于对安达区位优势、政策支持和产业生态的综合考量。2024年6月企业入驻安达经开区新创综合产业园,眼下还考虑将河南项目逐步迁到安达发展。”据悉,该项目填补了省内风电塔筒项目空白,为安达及周边地区的风电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将吸引配套企业落户,实现新能源产业链配套企业“零”的突破。
安达市吉地油田服务有限公司位于万宝山精细化工园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全套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与东北石油大学联合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全过程采用自动化控制,产品聚丙烯酰胺与普通聚合物相比,同等条件下提高原油采收率5%以上,同等采油量情况下节省用量35%。

整洁的城市街道
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是黑龙江产投下属现代化医药企业,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基地,多个产品被评为黑龙江名牌产品。2024年,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000万支大蒜素注射液生产项目,实现“老树发新芽”。
据介绍,安达市依托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产业孵化器,落实省市人才政策,瞄准“星期日工程师”“候鸟型专家”等人才,引进高科技领军人才4人、高水平创新团队10支,授权专利1229件,转化落地科技成果28项,天津大学在安达建成东北首个联合研究中心,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
做优环境 高效服务塑造发展新优势
“这是一个破产后又重新招商引资恢复生产的厂区,太不容易了。为了这个项目,安达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外出招商,成立了工作专班,到企业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问题。”黑龙江新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义见证了公司的“换羽”重生。2023年末,安达市成功引进北京中泽集团,盘活停产四年的原全省民营化工企业之首的安瑞佳集团,眼下企业已经实现部分厂区的生产,其他厂区今年也将恢复生产,还将建设铁路专线,仅3月份一个月就实现产值1.5亿元,今年产值预计实现20亿元,税收实现6000万元。

风能同创生产车间
“来安达、有未来”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共识。安达市坚持把园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累计投资超30亿元,建设总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持续完善园区应急救援中心、污水处理中心、智慧指挥中心等配套设施,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油头化尾”战略主体功能实施区、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黑龙江省唯一全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园区,2024年园区营业收入实现267.8亿元,同比增长9.9%。
田鹏飞表示,今年安达市将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三个突破年”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县域经济发展使命重任,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实体为根基、以招商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支撑、以园区为战场、以环境为保障,全力以赴挖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优质高效发展。
记者 董新英
-
溪东路一期主体工程首根桩基开钻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30日讯(记者 崔晓旭 通讯员 林萍)导报记者昨日从厦门市交通局公路中心获悉,4月27日,随着第一根桩基开钻,溪东路(海翔大道—翔安南路段)工程一期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动工。厦门溪东路(海翔大道-翔安南路段)工程一期项目位于翔安区,起于佛学院路段,终于翔安南路,长2.49公里,
-
三个突破年 安达:产业蓄势蝶变升级
阳春四月,击鼓催征。走进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安达市,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和项目建设热潮。安达突出特色化发展,打造立县主导产业,正在实现从“产业大县”向“产业强县”、从“稳中求进”向“进中向优”、从“结构优化”向“创新突破”的蝶变升级。俯瞰安达市(图片由安达市委宣传部提供)安达,有着较为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
-
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写在成都世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
新华社成都4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涂铭、董小红、陈地蓉城四月,生机涌动,万物欣然。蓬勃绿意酝酿着盛夏的期待——再过100天,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开幕,这是继成都大运会后我国西部地区再次举办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作为“非奥项目界的奥林匹克”,成都世运会的各项筹办工作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带着三千年古蜀
-
京东京喜孵化自营爆品:助力医用碘伏棉签单日销售1.4万单
近日,京东·京喜产业带发展大会在江苏宿迁举行,会上同步启动了“厂货百补”计划。在健康消费升级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机遇下,京东健康利用京喜自营的服务能力,通过“产业带爆品孵化+外贸转内销”双引擎,为众多医疗健康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聚焦王牌单品,精准补贴激活消费潜能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带聚集了大量优质
-
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跑”!成都第二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清单和成果清单发布
4月29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成都市第二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清单和成果清单发布活动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活动吸引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现场达成了10余项合作意向。活动上,成都市第二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清单和成果清单发布。同时,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发布了首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