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祸引发热议,如何看待智驾?
3月29日,小米SU7的一起事故引发公众对智驾安全性的热议。其中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智驾,呼吁对智驾保持包容性,智驾是新兴技术,早期技术总有一些缺陷,当前智驾又是中国车企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而很多智驾技术缺陷要靠发展技术的方式来补足;另一种观点认为安全的重要性远大于智驾,认为驾驶场景和其他场景不同,智驾技术不过关会将用户置于险地,因为没有安全就无法获得用户信任,智驾就无法实现普及,长此以往,智驾可能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催化剂、促进剂,反而会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阻碍。
笔者认为,当前智驾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智驾系统评价机制。在讨论这套系统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智驾。

图源:视觉中国
从系统层面看,智驾分为感知层、决策层、控制执行层,感知层是智驾的“眼睛”“耳朵”,决策层是智驾的“大脑”,控制执行层是智驾的“四肢”。人有感知灵敏度差异、智力差异、行动力差异,智驾自然也有。比如感知方面,有些智驾的激光雷达辐射范围更广,那么就能提前发现更远的物体,提前刹车,而有些智驾只有摄像头来识别前方障碍物,摄像头清晰度、灵敏度不足,就会更迟发现障碍物。这对于智驾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提前几秒刹车,很可能就能够救下整车人的生命。
事实上,根据感知、决策和控制执行的不同性能,业界对智驾是有划定的,比如从L0到L5的智驾性能划分。L2以下被称为辅助驾驶,是不允许用户放任车辆自动行驶的,其仅仅是为了减轻驾驶员踩刹车和油门的负担,在路况较为简单的环境下发挥一些辅助作用,事实上L2以下的辅助驾驶不能称之为智驾。L3的智驾需要驾驶员在驾驶舱,车辆行驶在一些路况好、能见度高的区域,L3可以代替驾驶员行驶,但在L3无法处理的时候需让驾驶员接管车辆。L3比L2拥有更加完善的感知系统(比如长距离、多感知融合的感知设备)、更加稳定的控制执行系统(比如高效的刹车制动系统)。
可以看到,针对L2和L3,对智驾用户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智驾配备的硬件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而如今,最为普遍的问题在于两点:其一,一部分用户不了解智驾,将L2的辅助驾驶车辆当L3使用,这种越级使用显然高估了智驾的能力,极容易造成事故;其二,一部分车企在销售过程中夸大智驾的性能,将L2宣传为L3,将L3宣传为L4,这种夸大宣传的行为容易让用户高估智驾的性能,从而造成事故。
对于上述问题,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做法有两点:一是针对用户对不同智驾的误解,需要出台用户智驾使用指南,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智驾给出不同的智驾安全方案,比如,L2的智驾就不允许用户的手脱离方向盘,如果出现用户脱离方向盘的情况,则要及时给予警告。L3的智驾对用户手脱离方向盘警报的时间可以适度延长。二是针对车企对智驾夸大宣传,需要出台智驾性能评定标准,并设立专门机构来为车企评级。
我们知道汽车碰撞测试如今在汽车行业非常普遍,且很多国家要求汽车品牌通过碰撞实验来获得汽车安全认证,否则不得销售。对此,笔者认为智驾也需要类似的测试,对智驾在遭遇障碍物、视觉盲区、高速刹车距离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性能评估,然后给予智驾分别为L2、L3、L4的性能评定,此举能够让智驾性能更加透明,也能促进汽车企业围绕智驾技术开展技术竞争,防止智驾企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另外,即便提高智驾性能,也会因为其他原因导致智驾失效,比如光线,比如恶劣环境,对于这种特殊情况,笔者认为应该积极普及车路协同系统。

图源:视觉中国
什么是车路协同?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开车用过导航,你就会发现,地图导航在经过某些特殊路段的时候会给出实时的提醒,尤其是高速施工和拥堵的时候,用户可以提前减速避免追尾事故。当交通环境发生变化,需要第一时间让智驾知晓,这就是车路协同,这样,智驾在评估路况的时候,就不是单单依赖于激光雷达、摄像头和声呐等车载传感设备。
总之,智驾要完善,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政府要制定智驾标准,并检验各家企业的智驾系统,对其性能进行客观评估。当然,智驾评级工作可以由第三方机构来完成,但标准制定应该由政府来完成;驾驶员则要对智驾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对智驾功能的限制要清楚,不能掉以轻心;而车企则要对用户负责,不要夸大智驾的功能,要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智驾功能。
多方合力,相信智驾的安全性在未来将超过人类司机的安全性。智驾,或许很酷炫,但炫酷的前提首先是安全。
文|盘和林(知名数字经济学者)
-
中国通信业:前7个月流量2200亿GB,同比增16.3%
【8月26日工信部公布前7个月移动互联网流量数据】8月26日,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前7个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200亿GB,同比增长16.3%。工信部表示,前7个月中国通信业运行总体平稳,电信业务量和收入保持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稳步增加。本文由 AI 算法生
-
钉钉十周年:无招用AI回应“一切”
中经记者 李立 杭州报道没有解释与过度表达,一身黑衣,黑色T恤背面印着醒目的“Be Crazy”,钉钉创始人、CEO陈航(花名:无招)用100分钟讲述了钉钉的AI新故事。8月25日,钉钉在杭州发布全新8.0版本。“钉钉8.0也是AI钉钉的1.0,我们决心清空过去,以归零心态,为AI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
-
从“先驱”到“跟不上步伐”,日本反思AI落后
图片说明:图片说明:图为日本东京大学2013年研发的、以通过该校入学考试为目标的智能机器人Torobo-kun,但该项目在机器人连续4年考试失利后宣告失败。(法新社)本报记者 刘文璋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严 格编者的话:日本总务省7月发布2025年版《信息通信白皮书》后,在这个曾以“技术立
-
《捕风追影》导演杨子:“笨功夫”成就电影最宝贵的质感
8月23日,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长春国际影都举行。论坛旨在聚集新力量电影人、行业代表和各地方电影管理者,深入探讨电影业的变化趋势和历史机遇,形成行业共识,为中国电影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做好思想动员与精神准备。论坛现场空镜今年暑期档警匪动作大片《捕风追影》自8月16日上映以来,不仅豆瓣
-
【文艺沙龙】音乐名家创作歌曲展播《云上巫溪》(总第248期)
巫溪文联 歌曲介绍原创歌曲《云上巫溪》是一首充满地域特色与诗性抒情的歌曲,通过意象的铺陈与情感的递进,展现了重庆巫溪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和乡土情怀。歌曲紧扣巫溪的地理与人文特色(宁绣、盐泉、红池坝、老鹰茶、辣椒、马铃薯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宁绣)与自然景观(杜鹃、白云、丹霞等)融合,构建出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