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英雄 学习英雄|电影《浴血困牛山》展映走进浙江大学

随着电影《浴血困牛山》的片尾曲响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剧场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师生们眼中泪光闪烁。3月31日,电影《浴血困牛山》展映走进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师生通过这场电影,回望红军长征的足迹。

影片《浴血困牛山》是贵州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由八一制片厂原厂长柳建伟编剧,贵州三点红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王俊东、牛犇、寇振海、陆怡璇、刘芳毓、肖聪、卢海华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
该影片在困牛山战斗遗址拍摄完成,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原场景地的取景,再现了90年前发生在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的悲壮历史。1934年10月,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进军黔东途中在石阡陷入敌军重围,红六军团第52团400多人为掩护主力转移,把敌军引向困牛山,最后留下阻击追敌的100多名红军战士,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战斗到最后,红军战士宁死不伤群众、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影片生动诠释了红军信仰至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革命精神,令现场观众感动不已,师生们被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深深触动。

抗战期间,浙大“文军长征”迁到贵州湄潭。浙江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湄潭分团成员陈宇浩,在观影后说:“贵州是浙江大学的第二故乡,贵州是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是红军长征时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如今,它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更要从困牛山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以教育为桥梁,为乡村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新时代的长征路既有远山的壮阔,也有炊烟的温暖。”
地球科学学院刘一炜同学表示,最令人触动的是主创团队对英雄鲜活细致的刻画,表现出了每个战士有血有肉的一面,催人泪下。从90年前的红军长征,到被誉为“文军长征”的浙大西迁,激励青年学生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接过使命担当的接力棒。

放映结束后,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郑强进行影片导赏,以“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可期可待”三组关键词阐释影片内核。他指出,“可歌可泣”是历史的回响,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无畏牺牲的事迹、爱党爱国的初心值得永远歌颂;“可敬可佩”是传承者的情怀,主创团队把当下幸福焕发为对家国深情,倾尽心血只为传承红色血脉。“可期可待”是新时代长征的使命传递,先辈们的奋斗创造了如今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青年学子更应崇尚英雄、学习英雄,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民族复兴的责任。
据悉,4月1日起,电影《浴血困牛山》在全国各影院点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姜雨熙
编辑/赵怡 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
武乡县红色研学活动“圈粉”又“圈心”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太行山麓,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一声声嘹亮的军号声穿透晨曦,一批批学子齐聚武乡,在山水人文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重走太行英雄路”沉浸式研学活动在这里次第展开。 作为八路军总部长期驻地,武乡县红色遗址众多。今年以来,武乡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推出全长5486米的沉浸式研学
-
戏曲电影《重渡沟》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8月13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戏曲电影《重渡沟》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电影人之家举行。戏曲电影《重渡沟》改编自同名豫剧现代戏,根据真实事迹创作而成。由朱赵伟执导,贾文龙、杨红霞、盛红林等豫剧名家主演,是河南豫剧三团“公仆三部曲”收官
-
抗美援朝胜利72周年!197653名烈士我们永远铭记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浴血奋战两年零九个月。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7653名烈士用生命写就了一部英雄史。今天,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一起向英雄致敬!
-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桥体桥旅融合设施加速建设中
连日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空中餐厅、观光廊道、竞速跑道等多项桥体桥旅融合设施加速建设。作为贵州省桥旅融合3.0样版,花江峡谷大桥将打造集极限挑战与“云端”观光于一体的“世界第一高桥”IP桥旅融合新标杆。在施工现场,技术工人正加紧对观光廊道扶手钢结构焊接与防锈处理,这条“云端走廊”建设已完成98%。
-
聚焦吕梁 烽火长歌 |《汾酒故乡 英雄吕梁》新书首发仪式在吕梁举行
活动现场7月10日,由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摄影出版社)联合主办,吕梁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大型画册《汾酒故乡 英雄吕梁》新书首发仪式在吕梁图书馆举行。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吕文平,副局长魏玉青,以及百余名摄影家、文旅行业代表及广大市民参加了首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