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查处15商户 查获违法烟弹1616个



4月16日和17日,南都刊发“果味电子烟暗访”相关报道。
近日,南都“都市暗访”栏目组暗访发现,广州市部分电子烟零售户、多个社交电商平台存在暗中销售果味电子烟的行为,引发广泛关注。
昨日,广州市烟草专卖局回应南都暗访报道表示,该局高度重视、迅速清查,4月16日当天,共检查电子烟零售户86户,并对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15户进行立案查处。
此外,不少社交电商平台清查果味电子烟相关违规内容,部分涉及水果味电子烟推广、销售的账户被封禁。
南都记者就此采访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截至发稿时该局暂未回复。
行动
检查电子烟零售户86户立案15户
2022年3月,国家明确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而在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一种调配出各种水果口味的电子烟出现在未成年人身边,引发全网关注。今年3月起,南都记者暗访广州市内16家电子烟门店发现,有13家门店通过隐秘的渠道出售水果味电子烟。
报道刊发后,广州市烟草专卖局高度重视,并于4月16日组织清查行动,对报道中反映的13户电子烟零售户和市内重点路段的电子烟零售户开展清查,当天共检查电子烟零售户86户。行动中,执法人员对电子烟零售户进行法制宣传,引导电子烟零售户树立守法经营意识,并对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15户进行立案查处,共查获违法电子烟烟弹1616个、烟具39个、一次性电子烟393个。
据广州市烟草专卖局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电子烟生产经营的监管要求,依法依规对电子烟生产经营进行监管,从严查处违法违规电子烟生产经营行为。同时继续主动响应社会关切,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和监管责任,深入推进电子烟产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市场
多个社交电商平台清查违规内容
全国烟草工作会议连续四年提到“电子烟监管”,但随着电子烟市场日益庞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涉烟违法行为呈现网络化、分散化、隐蔽化等新特点,高效精准打击电子烟违法售卖行为离不开网络平台共治。
今年3月至4月初,南都记者调查发现,水果味电子烟通过暗语、代称等隐晦销售方式猖獗于网络。在多个社交电商平台,搜索“电子烟”“水果味”“水果电子烟”,仍有不少博主推广水果味电子烟,有卖家借分享为名发帖,在评论区通过水果图片或个人聊天账号引流售卖。
记者注意到,南都暗访禁售的果味电子烟系列报道发出后,不少社交电商平台清查“水果味电子烟”相关违规内容。4月17日,南都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检索“水果味电子烟”这一关键词,部分涉及水果味电子烟的广告、推广内容已下架,转变为科普内容,也有部分涉及水果味电子烟推广、销售的账户被封禁。
调查
电商平台仍有草本雾化器售卖
然而,除了过往市面上出现过的伪装成“奶茶杯”“可乐罐”等一次性电子烟,又出现了号称“零尼古丁”的草本雾化器。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电商平台仍有大量草本雾化器售卖,这些产品以自然安全、改善呼吸健康、口味多样为卖点,部分产品还取得了医疗器械备案。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商家为了避免违规最常用的方式。亦有消费者投诉称,电商平台售卖的雾化器、清新器,其中不少是果味电子烟。
根据烟草专卖法、电子烟管理办法规定,电子烟是“用于产生气溶胶供人抽吸等的电子传送系统”,将不含烟碱(尼古丁)的电子烟纳入电子烟定义范围。因此,烟草监管部门曾明确表态这类产品属于新型涉烟产品。
2024年7月10日,公安部经侦局发布了“严打涉烟犯罪维护市场秩序典型案例”,四川眉山某新型“中药雾化器”类电子烟非法经营案位列其中,此类打擦边球的行为也被侦办。该涉案主体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提醒
尼古丁含量大多在2%至5% 长期吸食或影响青少年大脑发育
部分青少年认为,电子烟的危害比普通香烟小,可事实真是这样吗?据此前央视报道,市面上的果味电子烟,尼古丁含量大多在2%到5%之间。专家表示,电子烟里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是一种可能会使人高度成瘾的物质,长期吸食或会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发育甚至身体健康。
有研究表明,不吸烟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使用电子烟后,未来吸食传统烟草的概率是从不使用电子烟者的两倍。而果味电子烟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味多样、凉爽清香,很多未成年人痴迷于这种味道,根本意识不到其中的尼古丁危害。与此同时,由于游走于黑灰色地带,果味电子烟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劣质“三无”的烟油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在相关报道中,记者将部分线上线下购买到的果味电子烟烟弹送往国内权威的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根据现行电子烟国家标准对烟弹中的成分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都不符合国标。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中心负责人强调,各种各样的口味,其实会增加对非吸烟者,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果味电子烟也是不允许销售的。
南都调研 总第653期
采写:南都“都市暗访”栏目组
制图:朱林(豆包AI)
-
与同龄人相比,有焦虑、抑郁症状的青少年更易沉迷于社交媒体
《疯狂玛丽的约会》剧照。据《自然》(Nature)杂志报道,近日一项针对3340名英国青少年的调查显示,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比同龄人平均每天要多出50分钟。他们也更容易对社交媒体的某些体验感到不满,例如他们的在线朋友数量。这项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
-
广交会观察:中国企业借跨境电商拓展多元市场
来源:中国新闻社中新社广州5月4日电(记者 蔡敏婕)“目前在阿里巴巴国际站(B2B跨境电商)询盘的欧洲采购商增多,此外还有不少来自土耳其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采购商。”山东锐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马同伟在第137届广交会上表示,线下询盘的客户65%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这些客户的来源地与我们想
-
叮!请查收“五一”假期网络安全指南
五一小长假来临,旅游出行、购物消费的热潮席卷而来。在尽情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网络安全隐患也悄然潜伏。在此提醒,这些安全要点请务必牢记,守护您的假期“不踩雷”。01旅游出行类骗局虚假票务诈骗(机票/火车票/景区门票)骗子伪造“官方购票网站”或冒充客服,以“低价票”“内部渠道”“车次取消改签”等名义诱导
-
一探究竟!文博会何以成为“超级文化IP”?
深圳即将进入文博会时间!今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全球推介片《文博会何以成为超级文化IP》正式发布这是一方包容万象的广阔天地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文化盛宴这是一个万亿交易的顶流市场在这些精彩纷呈的故事里我们共同探寻文博会何以成为超级文化IP?从开创到引领从引领到创新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
“五一”将至,请看这份消费避“坑”指南
“网红探店”滤镜碎了一地?“超值套餐”暗藏强制消费?“盲盒”爆款可能是智商税?新消费形态花样百出,但也要小心暗礁,以免陷入商家的消费套路!“五一”小长假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结合政策新规、热点案例,出炉一份消费避“坑”指南,助你一键识别套路话术、拆解隐藏条款、预警高风险场景,炼就“火眼金睛”。警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