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农妇双癌缠身又遇“血荒” 熊猫血联盟千里驰援渡难关
61岁的湖南农妇朱兰(化名)从未想过,一场普通的妇科出血检查,竟会揭开双重癌症的残酷真相,更因罕见的“熊猫血”身份,将她推向生死边缘。从县城到广州,从宫颈癌到肺癌,从血库告急到八方援手,这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书写了绝处逢生的奇迹。
一场复查揭开双重癌变:7厘米肿瘤藏了20年
2022年12月,朱兰因妇科出血在郴州当地就医,确诊宫颈癌。然而在前往当地三甲医院复查时,CT报告上的另一行字令所有人震惊——她的右肺竟藏着一个7厘米的巨型肿瘤,形如孩童拳头,边缘模糊,紧贴血管。
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她在儿女们的安排下来到了广州寻求进一步治疗。“原本以为是一个肿瘤,切开才发现是一大一小两个相连的肿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王继勇回忆,这类肿瘤至少潜伏了20年,若早期发现本可微创轻松切除,如今却因体积过大,术中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致命大出血。

“医生说要备血,可我妈偏偏是万分之一概率的‘熊猫血’!”朱兰的女儿声音哽咽。RH阴性A型血,全国登记人数仅2600余人,而彼时的广州,刚刚经历了一场抢救稀有血型孕妇的紧急手术,平素在血液中心有“战备库存”备用血已经耗尽,甚至全广东省内的相关备用血都已经用完。
双重癌症的生死倒计时,叠加“血荒”的至暗时刻,这场手术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血荒”48小时:从清远到东北的跨省生命线
“没有血,手术只能暂停。”3月25日,原定次日进行肺癌根治术的朱兰一家,等来了最坏的消息。医院输血科、广州市血液中心同步启动应急机制:一方面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求助;另一方面联络“熊猫会”志愿者组织,全网搜寻血源。

消息传开的瞬间,爱心从四面八方涌来。清远两名志愿者连夜请假奔赴广州;深圳一名退伍军人发动战友联系血站;甚至远在东北的“熊猫血”网友也致电表示“随时可飞”。最终,4个单位的红细胞在48小时内凑齐。“他们连名字都没留,只说‘能帮上忙就好’。”朱兰女儿含泪鞠躬的画面,让这场冷冰冰的“血荒”战役,浸透了人性的温度。
而在手术室,王继勇团队早已严阵以待。微创切口仅4厘米,却需在胸腔镜下精准剥离肿瘤与血管。“这类手术就像拆弹,一旦大出血,患者可能撑不过5分钟。”王继勇比喻道。幸运的是,凭借娴熟技术,手术未动用一滴备血,但这场“备而不用”的预案,恰恰成为生命最坚实的托底。
双重癌症警示:早筛如何改写生死剧本?
术后病理显示,朱兰的肺癌虽为低分化,但未转移淋巴,属不幸中的万幸。然而,这场惊险战役的背后,却藏着两个沉重的“如果”——如果肺癌能像宫颈癌一样早筛发现,本可免去输血危机;如果更多人了解癌症早筛的价值,或许根本无需与死神赛跑。
“农村地区对肺癌认知严重不足。”王继勇坦言,朱兰的遭遇折射出城乡医疗意识的鸿沟:宫颈癌多与卫生条件相关,农村多见,但其实肺癌已成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许多人直到咳血才就诊,却不知早期肺癌根本无症状”。

让熊猫血不再稀缺、罕见
广州成立俱乐部为罕见血人群“组团”
为破解稀有血型“用时难寻”的困境,广州于2015年率先成立民间互助组织“熊猫会”,成为全国首个系统性整合稀有血型资源的城市。
据广州血液中心统计,2022年“熊猫会”累计响应求助83次,最短供血时间仅2小时。从过去的“全网盲搜”到如今的“点对点驰援”,这一机制让“熊猫血”从“罕见”变为“可及”,为朱兰这样的患者织就了一张生命保障网。
相关链接:
为何癌症大手术必须备血?
肿瘤体积过大或位置靠近血管时,术中出血风险剧增。以朱兰为例,7厘米肿瘤紧贴肺部大血管,微创操作虽能减少创伤,但一旦血管破裂,需立即输血维持生命体征。
为何不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为了节约用血,目前在临床治疗方面已经采取了不少的新的技术和手段,比如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等。但癌症患者术中出血可能含游离癌细胞,回输恐引发转移。国家《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指南》明确,肿瘤手术禁用自体血回收。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
一针“狙杀”肺结节,“超微创”技术破解患者两难抉择
体检发现肺磨玻璃结节,是否只能被动随访或承受开胸手术?上海市东方医院微创介入中心通过大量成功案例给出答案——通过一根仅1.3毫米的微波针,在CT导航下精准消融高危结节,半小时内就能让困扰患者二十年的烦恼“针到病除”。20年前的一次体检中,王女士发现自己右肺上有个磨玻璃结节。因曾经历肿瘤手术,她对二次
-
半岁接受肝移植,广州地区首例亲体肝移植患儿已成大学生
2025年7月11日-13日,2025 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在穗举办。会上,一位特别嘉宾东东的到来让人倍感惊喜。2005年7月10日,只有6个月大的东东因为先天性胆管闭锁、胆汁性肝硬化,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亲体肝移植手术,是广州地区首例亲体肝移植患者。20年过去,襁褓中的婴孩
-
子宫肌层仅剩0.08厘米!“血管暂停术”守牢生育希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张梦石 、谯玲玲、 吕玮)当孕囊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薄至0.08厘米——相当于一张打印纸的厚度,一场关乎生命与生育力的保卫战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紧急打响。该院妇科团队近日通过应用“髂内动脉临时阻断术”,为子宫血管按下暂停键,成功救治一名III型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在
-
7月1日起 “石家庄—广州”快速多式联运班列加密开行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从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获悉,为满足货源增长需求,自7月1日起“石家庄—广州”快速多式联运班列开行频次由每周3列提升至4列,月均运力预计提升33%。去年12月18日,“石家庄—广州”快速多式联运班列开通,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行超60列,发运货物6.5万吨,实现了从单向运输到“重去重回
-
毓医关键字|HIV感染者遭遇肾衰竭,毓璜顶医院肾内科为其手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编者按:好医生千千万,怎样才能找到最对的那个?就医路上不仅要找对门,更要寻对人。烟台毓璜顶医院作为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优秀的医护人员层出不穷,他们既能协同作战又各有所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毓医关键词”栏目,以关键词锁定专家擅长的领域,做您最贴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