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西夏 | 宁夏日报:高标准农田筑基 特色种植提速 这里正在书写产业升级答卷
来源:【西夏发布】

秋日的贺兰山农牧场,田畴连片如织,智能滴灌带在土壤上蜿蜒着,精准为农作物送去水和肥料。8月19日,自治区“奋力打好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攻坚战”集中采访报道组走进贺兰山农牧场,记者看到这里以全域耕地整治为抓手,靠甜糯玉米、制种玉米等特色种植破题,正走出一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升级路。
全域整治筑根基
在贺兰山农牧场的田间地头,一场持续三年的耕地“焕新工程”正深入推进。按照全域6.28万亩耕地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目前已建成2.93万亩,“三增三省”成效显著——通过平沟平埂等措施,耕地面积增加5%以上;作物单产提升10%以上,亩均效益增长15%以上;更实现省水50%以上、省肥40%以上、省工60%以上,实打实的降本增效让土地迸发新活力。

滴灌设施将营养“精准输送”给作物。
“过去浇地靠漫灌,现在不一样了。”贺兰山农牧场四号泵站工作人员严佳文滑动着手机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点开‘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控信息平台’,哪块地缺水、缺肥,系统自动提醒,电动阀精准开关,水肥一点不浪费。”这种智能化管控,正是水肥一体化项目的核心——依托泵站、电动阀等组成的监控网络,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按需供给”的转变,让每一滴水、每一斤肥都用在刀刃上。
今年,农牧场已申报9143亩高效节水项目,争取资金3000万元,年内将开工建设;另有4个高标准农田储备项目排队等候,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域6.28万亩耕地全覆盖,届时预计新增耕地2000余亩。
土地“整容”拓空间
产业升级不仅要“改地”,更要“整村”。在建设用地整理中,农牧场规划撤并16个庄点、提升2个、改善3个,目前已完成5个庄点253户拆迁,腾退土地390余亩,其中200余亩建设用地通过复垦种上作物,或纳入农业产业项目规划。“拆了旧庄子,我们都搬去住农场集中居住区的新房了,住得舒坦不说,腾出来的地还能种玉米。”原十一队10号房主宋巧贤说。

整改后的土地连成片。
基础设施也同步升级。西夏区投入700余万元改造场内公路,昔日坑洼的田间路变成平整水泥路;水、暖、电、天然气等配套规划正逐步落地,为产业发展铺就“快车道”。生态保护同样发力,今年将投资1200万元启动国土综合整治暨生态修复项目,涵盖泄洪沟治理、沟道清淤、农田防护林种植等,让农田与生态同频共振。
甜糯与制种的“效益密码”
田成方、渠相连、水可控,高标准农田为特色产业“搭好了台”。农牧场顺势调整种植结构,今年扩增甜糯玉米2000亩、制种玉米1300亩。这两种作物的“身价”远超传统作物——制种玉米亩均收益比传统作物高一倍以上,甜糯玉米产加销一体亩均收益更是翻了3倍多。

机械化作业效率高。
“不是随便就能种的。这两类作物对土壤、灌溉、技术要求极高。但我们的水肥一体化项目能精准控肥控水,加上农场集约化经营,技术规程能严格落地,产量、品质自然有保障。”贺兰山农牧场党委书记陈宏亮解释道。

甜糯玉米受市场欢迎。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今年的甜糯玉米早在去年就签好了订单,从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外市场,到本地连锁商超,销路稳定;线上直播带货也成新渠道,新鲜采收的玉米经冷链直发,最快48小时就能端上外地餐桌。制种玉米则通过“内循环订单”供应农垦种业,籽粒玉米直供农垦乳业就近加工,形成“种植—收购—加工”的闭环。
科技托举强支撑
产业升级,科技是关键。农牧场拉起了“专家+技术+创新”的支援网:与中国农科院组建专家团队,全程指导技术方案和田间管理;联合宁夏大学成立技术团队,优化种植模式;携手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打造创新团队,制定绿色高产栽培规程。

陈宏亮检查玉米生长情况。
中国农科院的“光辐射资源优化匹配的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已落地转化,争取到2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预计能让产量提高10%以上,水肥利用效率提升15%以上。
从6.28万亩耕地的“三增三省”,到甜糯玉米、制种玉米的“效益跃升”,贺兰山农牧场的实践印证着:抓牢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牛鼻子”,靠科技赋能、靠特色突围,就能让传统农业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焕发新生。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监制:李慧聪
审核:刘莲
制作:王静怡(实习)
精彩推荐
你可能还关注
本文来自【西夏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媒体看西夏 | 宁夏日报:高标准农田筑基 特色种植提速 这里正在书写产业升级答卷
来源:【西夏发布】秋日的贺兰山农牧场,田畴连片如织,智能滴灌带在土壤上蜿蜒着,精准为农作物送去水和肥料。8月19日,自治区“奋力打好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攻坚战”集中采访报道组走进贺兰山农牧场,记者看到这里以全域耕地整治为抓手,靠甜糯玉米、制种玉米等特色种植破题,正走出一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
-
京冀联合开展秋粮作物防灾减灾技术培训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近日,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携手,共同举办了“2025年京冀主要秋粮作物防灾减灾技术专题培训”,旨在积极应对汛期自然灾害,全力保障秋粮丰收。此次培训是落实《2025 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的重要举措。202
-
热搜第一!“玉米阿姨”勇救女大学生
近日,“女大学生捡手机落水被大姨救起”一事,引发广泛关注。7月7日,在山东青岛,一名女游客为捡手机,不慎跌落海中。危急时刻,在附近摆摊卖玉米的刘玉荣跳海施救,最终成功将人救起。刘玉荣表示,该游客是一名21岁的女大学生。获救后,女生向刘玉荣跪地磕头致谢,称“第二次生命是大姨给的”。刘玉荣婉拒了女生的5
-
河北超额完成8801万亩耕地保护任务
河北超额完成8801万亩耕地保护任务_河北日报客户端
-
天天讲安全 | 行拘13天!这些隐患,不能忽视→
来源:【西夏发布】2025年5月,浙江金华一工厂员工魏某为了赶工在没有动火审批手续且未采取相应消防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使用角磨机切割工厂生产的铁板结果切割时产生的火星引燃一旁的可燃物火势立刻蔓延开来所幸,火灾发生后厂内员工凭借平日消防演练的经验迅速疏散逃生,并拨打119报警消防员到场后将火势扑灭没有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