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什么
判决是指 人民法院通过对民事案件的审理,在对案件的事实依法定程序进行了全面审查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问题所作的结论性的判定。具体来说,判决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判决的主体:
由人民法院作出,体现了司法权威和法律效力。
判决的对象:
针对民事案件的实体问题,涉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判决的依据:
基于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判决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判决的程序:
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判决的效力:
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判决内容,否则将面临法律追究。
此外,判决与裁定不同,裁定多由仲裁机构作出,用于解决程序性问题,而判决是法院对案件最终审判结果的确定,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论性判定,是司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最新!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法大大助力企业精准卡位新风口!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深化与国际组织、专业机构等交流合作等发展目标。这一重大战略部
-
大连:10名“老赖”遇执行铁拳 普兰店法院“夏日攻势”执结56件涉民生案
自大连法院“连法执行2025——夏日攻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大连市普兰店区法院雷霆出击,以“无强制非执行”的硬核态度,向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亮剑。近日,一场针对“老赖”的司法拘留集中行动,成为专项行动中的一记重拳,不仅击碎了被执行人的侥幸心理,更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司法权威,让胜诉群众的权益从 “
-
“AI第一案”的意义远不止于保护原创
□李琛(湖南师范大学)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对北京首例AI侵犯著作权案作出判决:罗某等四名被告人因非法复制他人美术作品并制成拼图销售,非法获利27万余元,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缓刑一年不等,并处罚金。此案揭开AI技术滥用真相:被告人以“二次创作”为名,行盗版牟利之实。他们精心操控AI工具——
-
特朗普延长TikTok“不卖就禁用”法律宽限期
新华社纽约6月19日电(记者徐静 刘亚南)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签署行政令,将TikTok“不卖就禁用”法律执行宽限期延长90天。这是特朗普第三次给予该法律宽限期。根据行政令,TikTok将继续为在美用户提供服务至2025年9月17日。此前,特朗普分别于2025年1月20日、4月4日两次给予TikTo
-
股东出资不到位,董事该不该“背锅”?
本报讯(记者于潇樊悦池)近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备受关注的胡某生等6名董事与斯曼特微显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斯曼特公司”)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抗诉案迎来终审判决。最高人民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抗诉意见,判令胡某生等3人作为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在未尽催缴义务的过错范围内,对公司损失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