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穿越无人区,莫将生命禁区当作“冒险乐园”

□崔睿(黑龙江大学)
3月26日18时左右,民警在执行巡护任务时,抓获了一支非法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车队。该车队共11辆车,25人。被发现时三分之二人员已出现高反,警方已将该车队移交可可西里管理处。(3月29日 红星新闻)
近日,25人非法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被警方抓获,管理处将在下星期对他们进行处罚,这是生命救助与法律惩戒交织的选择。
可可西里管理处选择先将病人治愈,是在以生命救助筑牢文明底线。在海拔4900米的无人区,三分之二的非法穿越者已出现高原反应。面对生命危机,管理处没有选择直接执法,而是连夜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这种“先治病,后处理”的选择,是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
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生命救助并不意味着对违法行为的纵容。救援行动耗费了大量公共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保护藏羚羊等珍稀物种。如果每一次冒险都能依赖公共救援兜底,是否会让更多人低估自然的危险?正如今年2月一名男子违规穿越鳌太线,支付救援队8万多元,网友对此叫好声一片。“先治病”是文明的温度,但绝不能成为冒险的借口。
可可西里管理处选择后处理非法穿越者,这样的行为是在用适当惩戒守护生态红线。管理处这一决定传递出明确信号:生命至上,但规则同样不可践踏。适当惩戒是对个体行为的纠正,更是对生态红线的守护。
如果不做适当惩戒,对于非法穿越者来说,违法成本太低,并不足以形成震慑。非法穿越者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还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对其他遵守规则、保护生态的游客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适当惩戒是对规则的维护,也是对公平的捍卫。只有让违法者承担相应的后果,才能有效遏制非法穿越行为,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惩戒的“度”如何把握?过轻,则难以形成震慑;过重,则可能引发公众对执法公平性的质疑。前不久陕西太白山对非法穿越者处以顶格罚款的案例,曾引发舆论两极化讨论。这提醒我们,适度惩戒的关键在于透明化:明确罚款依据、公开救援成本、展示生态破坏的后果。只有让公众看到规则的合理性,才能让惩戒成为社会共识。
唯有让“违法必究”成为社会治理的常态,让对自然的敬畏成为文明的共识,让惩戒与教育形成保护生态的闭环,我们才能守护好这片高原净土。让惩罚成为常态,并不是为了制造恐惧,而是为了让敬畏自然成为本能。我们无法阻止所有人踏入禁区,但可以让每一次越界都成为警示的钟声。可可西里的风会记住:真正尊重生命的社会,必先尊重规则。
-
遇见你丨“高考是我人生大事,但还是同学的命重要”
过去几天,这段视频感动了很多人。这是5月10日,山东烟台的一辆网约车上发生的一幕。两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参加职教高考的途中,其中一人突发心梗,另外一名学生姜昭鹏和网约车司机王涛在7分钟时间里临危不乱,紧急救援送医,最终患者转危为安。而救人小伙姜昭鹏因为这一突发事件,错过了当天上午的“职教高考”,也让很
-
南书房夜话 | 南兆旭:我们生活的城市是我们的家园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在最近由深圳图书馆主办的“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十二季第十七讲活动上,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以“大地、书桌,再回到大地:在地关怀的行走、写作与改变”为主题,结合《深圳自然笔记》《深圳自然博物百科》等作品,分享他探索、发现、记录深圳的实践与经验。自上世纪90年
-
延安父子接力打造有机苹果品牌 500亩生态农场引领富县乡村振兴
致富上阵父子兵:父亲孔建军(左)正在苹果园悉心向儿子孔源远(右)传授栽培技术。受访者供图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李璟2468小时的年均光照时长,昼夜15℃以上的温差,北纬36度的黄金纬度线上,延安富县苹果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成37.4万亩优质苹果基地,成为10万果农借以致富的支柱产业
-
坚决落实安全责任(今日谈)
来源:人民日报辽宁辽阳市白塔区一饭店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教训十分深刻。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关心关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饱含深厚的人民情怀。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应急管理部门已赶赴现场指导,当地正组织力量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善后处置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五一”假期在即,
-
司法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最高法专门发文
最高法专门发文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