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大战略上勇担当——广东在更高起点上吹响“奋进号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56:00    

这个春天,行走在岭南大地,总会被一种昂扬向上的蓬勃力量触动。

在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里,车水马龙的景象显示着一个国际一流湾区正拔节生长;在“世界工厂”的交通枢纽上,中欧班列带来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发展信息;从南海之滨到昆仑山脉的千里跨越中,广东发挥辐射带动力拓展经济发展纵深空间……

“大块头有大担当”。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的广东,正奋勇向前,在国家大战略上积极担当。

共建一流湾区,在高质量发展上打头阵

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从“黄金内湾”高空俯瞰,每一条跨江跨海通道上都是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

2024年12月11日,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后,车辆行驶在黄茅海大桥上(无人机照片)。

一个活力蓬勃的世界一流湾区正拔节生长。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达14.8万亿元。站在新起点上,向融而进、向新而行、向强而立,广东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上打头阵。

新能源产业成为广东第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这则不久前公布的消息显示,广东产业体系再添“猛将”。

“今年广东谋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方面重点布局,尤其是加力支持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发展。”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1至2月,广东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50.9%、31.1%、92.7%,新动能、新产品保持良好增势。

3月25日在广东佛山市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拍摄的工业机器人产线车间。

在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广东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推动了生产力的质态跃迁。“广东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产业不断向上跃迁的奋进史。”珠海市委书记陈勇说,珠海正着力统筹好新动能和旧动能的关系,有力推进传统产业向新向绿。

在河套深圳园区,仅为3.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集聚超200个高端科研项目和1.5万名科研人员。2023年落户园区的港华能源研究院去年已完成氢气传感器技术研究,授权给深圳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制造,今年将有四项自主研发产品推向市场。

港华能源研究院科研管理中心主任张腾飞说,得益于粤港澳三地携手和要素跨境流动壁垒有序破除,研究院与境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优秀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速度大大提升。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着眼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一方面,聚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具有湾区特色的实验室体系;另一方面,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探索合作新路径,融入“一带一路”做示范

长长的汽笛声中,满载家电、服装鞋靴、日用百货等“广东制造”的X8121次中欧班列从广铁集团广州国际港站缓缓驶出。

广铁集团负责人说,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已超过4000列,覆盖5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成为连接广东和全球的重要贸易通道。

截至目前,广东已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超470条,海运网络通达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国际航空近十年来累计旅客吞吐量超10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3000万吨,枢纽能级不断提升。

千百年前,穿越大漠戈壁的驼队和大洋大海的宝船,让古丝绸之路名垂青史。如今,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东正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走出去,粤企掀起“出海潮”。在总投资超过3.9亿美元的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入园企业已达140家,旺康陶瓷、博达工业、攀达钢铁等企业已发展成西非乃至整个非洲的龙头企业。

投资方广东新南方集团执行总裁邓愚说,在新一轮民营企业出海热潮中,搭建海外平台、产业链链主企业团结上下游企业共同出海,不断完善产业链配置布局已成为共识。

引进来,全球企业汇聚大湾区。第137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开幕,预计有4.3万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据了解,第136届广交会有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730家企业参加进口展,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占比65.5%。

数据证明了合作共赢的新成效。2024年,广东高质量建设的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实现产值181亿美元,广东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9.4%,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38%。

从实施“粤贸全球”7大专项计划,到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今年前两个月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9%,再到鼓励海外主权基金来大湾区当“伯乐”,广东正努力探索更多合作空间和路径,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朋友圈”持续扩围,共拓经济纵深空间

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加强区域合作、省际合作,积极参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共同拓展中国经济纵深空间,也是广东“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应有之义。

——看区域间,创新合作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加快湛海高铁、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速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进程,建设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南海之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彼此呼应、联动发展。

沿海岸线一路向北,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北京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张江、合肥、怀柔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群星闪耀,携手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合作,协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起势腾飞。

图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标志(2024年11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看省际,互利共赢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当下,湾区和老区正在赴一场“春天之约”。

3月30日至4月3日,“2025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举办。这是江西首次在四地联动举办经贸活动,也是江西今年首场重大招商经贸活动。双方将分类别、分领域开展产业、贸易、金融、科技等专题对接。

近年来,广东聚焦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健全省际合作常态化推进机制。目前,已跟海南、黑龙江、江西等14个省份签署16个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推动区域合作、省际合作拓展范围、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增强了广东作为经济发展优势区的辐射带动力,也拓展了经济发展新空间。

——看对口帮扶,东西互济助力发展致富。

3月下旬,横贯新疆和西藏的昆仑山冰雪刚开始消融,南海之滨的广东木棉花早已在天空燃烧怒放。跨越千里山海,共同发展致富的故事在持续上演。

在新疆,广东省年度安排产业援疆资金8.5亿元,粤企在疆新增计划投资348.88亿元,实现稳定就业超过2万人。在西藏,30多年来广东省累计派出近千名援藏干部人才,投入资金130多亿元,助力林芝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2.9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67.78亿元。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挑大梁并不容易,但广东的建设者们知道:因其不易,更需勇毅;因其不易,更彰不凡;因其不易,更显担当。

来源:经济参考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相关文章
  1. 华安证券获批发行100亿元次级公司债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2日,华安证券(600909.SH)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华安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次级公司债,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00亿元。批复自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之日起24个月内有效,华安证券在注册有效期内可以分期发行次级公司债券。实习编辑:金怡杉 | 审核:李震 |

    0 2025-09-02 17:37:00

  2. 陕西18项举措提升低空经济产业链质量

    8月27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局近日制定印发《陕西省低空经济产业质量强链补链暨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措施》,系统部署8个方面18项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措施》指出,进一步优化低空经济产业经营主体环境,推行低空经济企业登记注册“一件事”集成办理;加强对经营主体的事

    0 2025-09-01 10:00:00

  3. 2025年1-7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31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中新网8月31日电 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可以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医保钱包转账等方式实现。2025年1-7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2.31亿,金额304.57亿元。一、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方式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情况2025年1-7月,通过

    0 2025-08-31 13:26:00

  4. 2025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在我市举办

    水母网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8月30日,2025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暨山东“一带一路”华商合作交流会在我市举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冯尚伟出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高建广出席并致辞。会议指出,“华交会”是加强合作的平台、共谋发展的良机。当前,烟台市正立足“三核引领”

    0 2025-08-31 08:42:00

  5. 全国累计实施质量强链项目1724个

    记者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目前我国已部署质量攻关标志性项目289项,实施质量强链项目1724个,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1331个,超过4200家链主企业、25万家链员企业、4800家赋能机构参与。  据介绍,质量强链工作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的创新举措,是满足

    0 2025-08-30 16: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