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守护“唐宝宝”,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1 08:21:00    

3月21日,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唐氏综合征患者常被称为“唐氏儿”“唐宝宝”。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和社会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唐氏综合征患者在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和社会帮扶下,拥有了更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预防为先:筑牢出生缺陷防线

“真的很感谢医生,如果不是定期产检,我们可能就要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了。”回忆起怀孕时的经历,陈女士仍心有余悸。陈女士在孕中期接受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结果显示高风险。随后,在医生建议下,她进行了羊水穿刺检查,最终确诊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终止妊娠。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疾病,由人体细胞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所致。患者通常具有特殊面容、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特征。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治愈唐氏综合征的方法。

“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北京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少为介绍,随着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唐氏综合征胎儿能够在孕期被及时发现。目前,常用的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筛查、无创DNA检测等,对于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可以通过羊水穿刺、绒毛活检等产前诊断技术进行确诊。

王少为强调,预防唐氏综合征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要加强孕前咨询和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夫妇对唐氏综合征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规范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此外,还要关注高龄孕产妇等高风险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孕期保健服务。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孕前检查率达到96.9%,孕期产前筛查率达到91.3%。与5年前相比,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致残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降低23%。与10年前相比,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降幅达44%。

干预为要:重视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对“唐宝宝”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研究表明,0至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尽早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唐宝宝”的认知、语言、运动等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刚开始不会抬头、不会翻身,到现在能自己走路、简单交流,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们欣喜不已。”谈起6岁儿子小宇(化名)的康复历程,小宇妈妈忍不住为孩子点赞。小宇在出生后不久便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家人将其带到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寻求专业的康复训练。

小宇妈妈告诉记者,在康复中心小宇接受了包括运动疗法、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在内的个性化康复方案。经过几年的坚持,小宇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如今他已经能够融入普通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快乐地学习和玩耍。

“我们会结合孩子的发展情况、现有能力和家长需求,为每个孩子量身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并通过游戏、音乐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语言、运动等能力。”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主任王琦表示,社会各界要给予“唐宝宝”更多理解和包容,为他们创造平等、友爱的成长环境。

在家庭康复过程中,专家建议,父母应营造积极的情感环境,尽早锻炼孩子穿衣、进食、如厕等基本技能,还要借助适当的辅助器具或改造家庭环境,减轻孩子活动时的困难。

帮扶为重:用爱托起“唐宝宝”的未来

养育“唐宝宝”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一些家庭因此陷入困境。近年来,我国出台系列帮扶政策,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共同为“唐宝宝”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唐氏综合征患者被纳入多项政策保障范围。比如,我国将唐氏综合征纳入出生缺陷救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患儿提供医疗费用补助;唐氏综合征患者也被纳入残疾人保障范围,享受康复救助、教育资助等多项“利好”。

——多地推出暖心举措。陕西省通过基层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康养机构和基层特教学校等平台,加大力度保障广大肢体、听力、心智等残疾人的就业、就学和就医等基本权益;湖南省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参加辅助性就业,实现支持性就业提供帮助……

——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行动。“唐果之家”公益组织开展“唐宝宝”家庭互助活动,组织“唐宝宝”家长交流经验、互相支持;退役举重运动员成立“喜宝儿”洗车店,发起“唐宝宝”帮扶项目,帮助他们学习技能……

“唐氏综合征在医学上是个世界难题,要提高全社会对唐氏综合征的认知和关注。”王琦呼吁,多方携手为“唐宝宝”点亮前行道路上的希望之光,让温暖与理解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编辑:秦小杰

相关文章
  1. 一份饭食,一杯热水……情暖病房中

    近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面饱含深情的锦旗。赠送锦旗的是一位刚康复出院的吕女士,她坚持要用这抹鲜红为住院期间感受到的点滴温暖留下见证,并特别表达了对科室主任周翔宇、翟秋菊及医护人员们表示感谢。“那段时间我家人实在走不开,常常是我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吕女士感慨道,

    0 2025-08-26 13:44:00

  2. 云南一老人被眼镜王蛇咬伤,家属拖着两米多长的“凶手”冲进了医院!

    夏季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也是蛇咬伤事件的高发期。近日,云南一老人不幸被剧毒眼镜王蛇咬伤,经过全力抢救,老人在12小时内脱离危险。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医生快速识别蛇种、匹配抗蛇毒血清,他的家属在老人就诊时拖着两米多长的“凶手”冲进医院,当时这条蛇甚至还在扭动。带蛇就医是“必选项”吗?被蛇咬伤后该怎么办

    0 2025-08-24 10:51:00

  3. 这一新型抗菌药物开出济南首日处方 开启多重耐药感染治疗新格局

    大众网记者 孙淼 济南报道“抗菌药物耐药(AMR)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大健康威胁之一。长期滥用、错误使用抗生素,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包括微生物耐药在内的严重危害。该问题也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果抗生素耐药性持续上升,即使轻微感染也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严重感染则可能无法治疗,许多常规医疗

    0 2025-08-22 00:08:00

  4. 小区的“第二食堂”

    “这是我们今天的菜单,有红烧猪蹄、土豆牛肉、回锅肉、榨菜肉丝……”8月17日下午,看到物业管家在业主群晒起了菜单,龙忠琴便知道小区的普惠食堂开饭了。她下楼叫上篮球场的3个孩子,就直奔食堂吃饭。在打菜窗口,龙忠琴端了5个菜,有荤有素,一共28元。4个人每人平均8块钱,龙忠琴对这菜价很满意。今年8月,纳

    0 2025-08-21 16:27:00

  5. 男子被毒蛇咬伤拦车自救?当事人讲述:当时可能把手指直接伸向了蛇嘴里

    日前,一段“男子采蘑菇被毒蛇咬伤后拦车自救”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8月18日上午,当事男子王先生接受采访,还原了被蛇咬伤及自救的全过程。王先生称,之所以被咬伤,并不是采蘑菇,而是采蘑菇途中发现一处疑似被挖过的乌灵参洞,他一时兴起,伸手去掏乌灵参时被蛇咬伤了。被咬伤后,王先生先后采取了绑扎手臂,咨询

    0 2025-08-19 0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