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度飙升 非遗互动“点燃”消费热情

央视网消息:这个清明假期里,不少地方打造丰富民俗场景,游客穿汉服簪柳枝、执素笺写追思,在假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踏青新图景》继续以热力图的方式来解读全国各地的踏青新玩法、旅游新动向,以及假日消费新趋势。

上午9时,在河南开封府府门广场彩旗飘扬,一幕宋代“穿越”剧在这里精彩上演,精彩的演出引来游客纷纷驻足。
假期里,河南开封策划推出了30余项文旅活动,展示北宋民俗,让广大游客过足文化瘾。

在浙江乌镇,非遗民俗文化活动香市节正在举行,一艘艘装饰精美、载有“蚕花仙女”的摇橹船驶上西市河,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礼。今年乌镇香市在保留蚕仙巡游、蚕花庙会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同时,还推出了话剧体验、雅集打卡等游客喜闻乐见的新活动。
在云南文山州丘北县,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在篝火映照下载歌载舞,互抹“花脸”表达祝福。据了解,抹花脸是普者黑彝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象征着互致吉祥和祝福。在北京,以传统青花瓷元素为主题的“绮梦青花”巡游大秀正在精彩上演,不少游客身着汉服等国风服饰沉浸式感受青花意境。

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2025年清明假期,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搜索热度同比增长75%。北京、南京、西安、重庆、苏州成为清明假期最热门的历史文化打卡地。
清明时节 非遗手作解锁新玩法

清明假期,体验传统的非遗手作成为许多人假日出游的热门选择。各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云南大理的扎染手工艺人们将传统的扎染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使扎染作品从传统服饰走向了时尚和文化创意领域。在清明节期间,这些阳光植物与水天然结合的素雅文创产品颇受游客喜爱。

在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一场场“风筝秀”正在上演,孩子们化身能工巧匠,发挥想象力,用彩色画笔、颜料等工具在风筝上描绘各种图案,绘制出一个个独特的风筝。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鹏垌村的“三月三”民俗活动上,游客们亲手制作香囊、拓印版画,感受民俗传统文化。
这个清明假期,体验传统的非遗手作成为多数老百姓假日出游的新选择。清明假期里,最受欢迎的十大非遗体验有簪花围、扎染、漆扇、螺钿饰品制作、掐丝珐琅体验等等。
-
“华彩六盘”展启幕:300余件文物、近200款文创共绘宁夏固原丝路文明
7月8日,“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启幕。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宁夏固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通过非遗文创产品和文旅产品的引入,让沪上观众近距离感受“丝绸之路文明十字路口”的独特魅力。千年文物,诉说丝路故事此次展览从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博物馆和宁
-
桂林木根雕在转型中新生
◤6月28日,桂林木根雕传承与发展主题沙龙开始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桂林根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灯清现场展示木根雕技艺。 记者黄敏 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桂林根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利梓在日常创作中。不久前,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了一则视频,一件由35人
-
透过国新办这场中外记者见面会 看红岩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同学,猜猜在当年的狱中这样的一个铅笔头能干嘛?”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作为基层代表就“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与大家交流他讲了一个他与大学生观众对话的故事古越说的铅笔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的遗物古越讲道这个铅笔头是一个
-
焕新升级 红河峡谷漂流开漂
游客在红河峡谷乘坐橡皮艇开心地漂流。本报记者 吴章杰 摄本报讯 记者李毅 首席记者陈浩报道 6月19日,记者从清原满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因辽宁清原红河峡谷漂流旅游有限公司经营到期,目前,红河峡谷漂流景区由清原县泉韵盛源有限公司运营,2025年漂流于6月20日开启。今年,清原县委、县政府加大资金
-
两代人“船家人”的守望:镜头里的河流与记忆
在桂林的桂江流域,曾经生活着一群世代以船为家、以捕鱼航运为生的“船家人”,他们在生产、饮食、语言、民俗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桂江流域经济文化的繁荣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水上航运的逐渐衰落,桂江船民陆续上岸定居,桂江船家文化也成为了一段被人淡忘的历史。在漓江最后一公里的平乐县,船员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