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集体增持股票资产:彰显信心 锚定长期价值
稳定资本市场,国家队出手了。
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汇金公司重磅发声。中央汇金明确了自己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表示,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家队”果断出手稳市场中,央企行动迅速,成为主力军。
4月7日以来,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中国电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多家央企,接连宣布大额增持股票资产,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国务院国资委4月8日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央企集体行动,释放出国有资本对市场的强力托底信号,更展示出国家战略资本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底气和信心。
具体看,央企各施所长,通过增持ETF、回购股票等方式,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诚通集团表示,旗下诚通金控和诚旸投资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央企股票,并强调“当好长期投资者”,通过资本运营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新控股以专项再贷款方式,启动首批800亿元的增持计划,重点投向央企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等,旨在以“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的角色,护航关键领域科技创新。
中国电科则通过回购旗下上市公司股票超20亿元,强化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进一步稳定上市公司价值。
央企出手,有何不一样?
此次央企的增持路径各有侧重,但核心逻辑一致:通过国有资本的战略性布局,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布局背后,是国有资本对两大方向的精准聚焦。
其一,推动央国企价值重估。当前,央企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估值偏低的问题,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匹配。通过增持央企股票,做好市值管理工作,有助于引导市场重新认识央国企价值。如,中国电科通过回购增持旗下上市公司,既提升投资者回报,也加速产业链整合,释放“链主”企业的协同效应。
其二,赋能科技创新硬实力。央企不约而同加码科技创新类股票,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如,中国国新明确将资金投向“关键领域科技创新”,中国诚通将科技类标的与央国企并列为核心配置方向,均反映出国有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通过资本纽带,国有资本不仅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更助力其打通技术转化、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同以往应对市场波动的稳市场行为不同,此轮央企增持更强调“长期资本”属性。无论是中国诚通“持续大额增持”的承诺,还是中国国新定位“耐心资本”,均突出强调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优化资本市场结构。通过增持持续巩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改善投资者结构。二是促进产融结合。一些央企增持与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结合,加快“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资本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可以预见,稳定市场提振信心,央企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作用将更加凸显。
(“三里河”工作室)
-
WTT常规挑战赛太原站:薛飞/钱天一获混双亚军
新华社太原4月13日电(记者樊欣阳、刘扬涛)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常规挑战赛太原站12日进行混双决赛,中国队薛飞/钱天一1:3输给韩国组合林仲勋/金娜英,获得亚军。赛后林仲勋说:“在中国比赛很兴奋、很激动,在接下来的澳门世界杯里我会继续全力以赴证明自己。”单打方面,国乒选手均无缘决赛。男单冠
-
发布癌症认识十大误区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渝启动
第1眼TV-华龙网讯(曹妤)“肿瘤患者吃中药会影响放化疗吗?”“肿瘤患者服用中药应该注意些什么?”4月13日,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在重庆渝北区中央公园中央广场举行,不少市民前来咨询肿瘤防治相关问题。启动仪式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据悉,每年4月15日至21
-
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 这个春天,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发展融合的消息频传——3月24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特别联委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东盟十国主管部门和东盟秘书处官员出席会议。双方积极推动解决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的剩余事项,同意尽快完成文本法律审核工作,为签署议定书做好准备。4月10日,上合组织
-
关税豁免下苹果“绝处逢生”!下周一果链迎来“逆袭时刻”?
财联社4月13日讯(编辑 潇湘)苹果公司似乎成功躲过了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最大的危机——至少目前是这样。市场人士原本担心,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的125%的高额对等关税,有可能像五年前的新冠疫情一样严重扰乱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不过到了当地时间周五晚间,苹果公司终于等来了苦盼良久的好消息: 美国海关和边境
-
数据勾勒国产汽车“汽”势如虹发展轨迹 “国货之光”凝聚旺盛人气
央视网消息:春和景明、生机勃发,从沿海都市到内陆城镇,中国经济的蓬勃朝气与创新动能正在加速迸发。近年来,您是否察觉到身边的国产车越来越多?轿车、越野车、商务车,纯电车、混动车、增程车,出行领域的“国货之光”已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数据看活力: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797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