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梦想的种子总有破土而出的那一天”——固原一位残疾妈妈的文学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8 07:10:00    

面对肢体的残疾,她选择以书为伴,一个个汉字仿佛充满了生命力,赋予她前行的力量。她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落在村里人眼里,却成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女人。面对生活的重负,她选择将炽热的文学梦想深埋,去当一名和土地打交道的“正常”的农村妇女。可梦想的种子总有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日记本,厚厚一摞埋藏着文学梦想

“每当夜深人静,孩子们进入梦乡,我就会独自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那些曾经写满梦想的日记本,心中满是不甘与无奈。”从当姑娘到嫁为人妇到为人母,王对平将翻阅了无数次的泛黄的日记本一直“藏”在身边,于无人处偷偷看。每一次,心湖都会涟漪激荡,久久不能平复。

王对平分享了她的创作经历。

日记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句话,仿佛未完成的诗篇、未讲完的故事,在无声地呼唤着她。然而,现实的枷锁却紧紧束缚着她,种地的艰辛、家务的繁重、孩子的哭闹……这一切都让她不得不将文学的种子封存心底。

1973年,王对平出生在西吉县新营乡偏僻的小村庄。7个月大时,她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直到5岁才能依靠凳子辅助行走,8岁才上学。

行走的障碍让她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童年。偶然间,一本课外书开启了她的命运齿轮。

正读四年级的王对平拿起哥哥从邻居王进贵家借来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书里的人物、江湖像有魔力一般,“硬控”着王对平。自那以后,她对书籍的痴迷,就像鱼儿对江海的依恋。

“你有当作家的梦想吗?”王对平作文写得好,初一班主任吕鸿军在批改她的周记时写道。一个问句,如醍醐灌顶般,让王对平找到了人生的光亮。

王对平开始写日记,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一写就是十几年,即使初中毕业在家种田也笔耕不辍,20多本日记本在炕头摞成了小山。

“对于一个和土地打交道的农家妇女来说,看书写字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不务正业。”王对平也没想到,文字给予她前行的力量,却也成为她的负担。

1999年,王对平嫁到吉强镇龙王坝村。刚到婆家的那几年,她看书都瞒着家里人,“只要听到门一响,我赶紧把书藏到被子底下,感觉就像做贼一样。”

面对人生角色的转换,生活的重重压力,王对平不得不忍痛放弃文学梦想,独自承受着内心的剧烈挣扎。

王对平的文学奖与孩子的奖状同框。

作业本,正面是作业反面是作品

王对平重拾文学梦想,来自又一次的角色转换。

2011年,为了两个孩子上学,王对平在西吉县城租了一间只有两张床、一张桌子的“陋室”,成为一名陪读妈妈。

孩子上学后,这间小小的出租房就成了她的广阔天地,再也没有村民异样的眼光,没有外界的喧嚣,她可以尽情在书海里遨游。

一双儿女每天回到家看到妈妈在认真地看书写作,便自觉地学习,破旧的房间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一开始,儿子王健还不知道妈妈是个文学迷,不禁问:“妈妈,你看那么多书干嘛?”

“妈妈文化低,如果不多学点,就无法教育、辅导你们了。”有了妈妈的身教,王健和姐姐王恬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墙上贴满了奖状,而妈妈也常常成为姐弟俩的作文素材。

儿子回报给王对平的是西吉县七年级统考语文满分,作文题目就是《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您好!今天学校要求学生写篇以‘传承力量’为主题的家书。看着这个题目,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恍惚中,您从‘传承的力量’这五个字中走了出来,拖着残疾的双腿一步步向我走来……一次,您不在家,邻居上门借铁锹,我明知道铁锹就在车库里,但我还是让邻居空手而归了……您知道后说:‘邻里之间,要懂得相互帮助,相互谦让,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妈妈相信,以后遇到这种事你会处理好的。’从那以后,只要身边有人需要帮助,我都尽力而为。我帮李爷爷提过篮子,帮张叔叔推过车子……每当村里人夸我懂事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您,想起了您给我上的人生第一堂课……还有一次,您在我的练习本首页写了一段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话,您写道:‘人有三六九等,但尊严没有贵贱之分,随意践踏别人尊严的人,是一个不会做人的人,我允许你笨,允许你学习成绩平平,但我绝不允许你不会做人!’……妈妈,是您教会了我做人!我始终牢记您的教诲,告诫自己:无论前方风雨多么猛烈,我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做一个如您一样笑对人生的强者……”

“信纸上的字迹有些稚嫩,虽写的是琐碎的日常,却每个字都刻在了我心上。”拿着孩子的作文,王对平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密密麻麻的文字又重新燃起了她的写作梦。

出租房床头堆砌的一沓略显破旧的作业本上,正面是孩子的作业,反面则是她的作品初稿,每一页都布满了修改的痕迹。“有时一段话,要改20多次。”王对平的眼神里透着对文字的热爱与敬畏,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在修改文字,也在缝补生活的疮口。

“妈妈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在孩子心中,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妈妈宛如灯塔。2019年,女儿考入宁夏师范大学,王对平也结束了陪读生活。后来,儿子到固原市第一中学上高中,考入华中师范大学。

作家王对平。

作品集,源源不断赋予她能量

8年的陪读时光,也是王对平从文学中充分汲取营养的时光。但看着一个个文字安静地“躺”着,仿佛一个个沉默的音符等待被奏响,她内心又起波澜。

“这些作品,就像是我精心培育的幼苗,渴望着阳光与雨露。”王对平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能够发表出去,QQ空间给她带来机遇。

2014年,王对平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智能手机,有了自己的QQ空间。一次,王对平在QQ空间“冲浪”时,不经意间阅读到了西吉文学爱好者康鹏飞的作品,“我认真读了好几遍他的作品,文采斐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独特见解,让我深深着迷。”于是,有点“社恐”的她鼓起勇气向康鹏飞发出了QQ好友申请,没成想一下就通过了。在康鹏飞的鼓励下,2017年年初,王对平在闲暇时开启了文学创作之旅。

时光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让王对平成为绝句小说新文体创始人纪广洋的“徒弟”。

2017年,山东一位网友在西吉万象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王对平的绝句小说《白牡丹》后,被优美的文字深深吸引,“我把你推荐给纪广洋老师怎么样?”

“真的吗?”王对平既惊讶又期待。

在纪广洋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帮助下,王对平的首篇绝句小说《白牡丹》首次刊登《运河》杂志。

……

大学校园,情洒青石路,爱溢月下花前。依偎,缱绻,许下今生的诺言:青丝白头,此情不变。

风云突变。狼烟起,战事乱。他做了秘密交通员,接头的是忠诚内线,代号“白牡丹”,地点茶馆。

……

“当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印在书上时,那种兴奋和激动瞬间将我淹没,让我久久难以平静。”王对平眼含热泪,一遍遍抚摸着杂志上印刻的“王对平”三个字。

此后,王对平的创作热情被彻底点燃。家里的小卖部、家门前的田野,都成了她创作的天地。她写的小说、散文、绝句小说等,陆续在《朔方》《周末》《新青年》等国内知名报刊上发表,部分作品还登上了海外报刊。

王对平已创作散文、诗歌、绝句小说等百余篇,俨然成了村里的“大作家”。“我现在看书写文章不用再躲躲藏藏了!”曾经那个在生活缝隙中偷偷摸摸追求文学梦想的她,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尽情书写了。(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永峰 郭小立 文/图)

相关文章
  1. 2025年“小蜗牛666”公益讲座第二场顺利开讲

    “小蜗牛666”公益沙龙2025年7月20日(周日)上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州市羊城公益文化传播中心联合广州图书馆【融·易读】项目共同举办“2025年‘小蜗牛666’读写困难儿童支持计划公益沙龙”的第二场讲座。活动当天特邀资深教育导师吴培玉老师为众多亲子家庭作主题分享,介绍有关养育及帮助读写障碍儿

    0 2025-07-22 11:05:00

  2. 20岁男生去泰国留学,陆续染上5种毒瘾!30余名涉案人员,近一半有留学背景

    他曾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却在异国他乡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仅染上5种毒品,还铤而走险走上贩毒之路……近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涉留学生跨境毒品犯罪案件,为海外学子敲响警钟。这起案件涉及30余名跨境买毒吸毒人员,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赴国外买毒吸毒的人竟然具有这样的特点:年轻化、高学历、近一半有留学

    0 2025-07-13 16:11:00

  3. 亲妈卖掉俩孩子打赏主播,分别卖了4.5万元、3.8万元……其中一个不知生父是谁

    近期,一则“亲妈卖掉两个亲生儿,用于打赏主播”的新闻引发公众的关注。女子卖掉两个亲生孩子所得8.3万元用于买衣服、打赏主播据报道,1999年出生的黄某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几年前从广西老家来到福州后,没有固定职业,靠打零工谋生,意外怀孕之后,甚至弄不清孩子的爸爸是谁,接连2次生下2名男婴,又2次卖掉了

    0 2025-07-08 13:00:00

  4. 宁医健康说 | 高温暑天谨防热射病,急诊医生教您盛夏防暑最管用的四招!

    来源:【宁夏日报】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在夏日的热浪中,7月7日,我们迎来了小暑节气。小暑意味着,炎炎夏日自此开始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对此,医疗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天气炎热,要做好应对高温天气的措施,预防中暑。“每年夏天,我们急诊科都会接诊一些中暑患者,需要关注的是,重度中暑有可

    0 2025-07-08 10:19:00

  5. 广澳湾记忆

    ●郭小东这是一篇耽搁太久的文章,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广澳这个地方,在我的记忆里,和几篇旧作有关。那年,我在河渡到广澳的海岸线上游走,寻找《无名岛》的乱礁,无意间攀上海岸悬崖,它是广澳无数个“湾”中的一个。视野极其辽阔,其旷世之美,一洗那个年龄的沮丧颓唐。十年之后,再次登临,写了《西海无帆船》《在岛一边

    0 2025-07-06 08:09:00